Facebook启动中国业务
作者:Adam Lashinsky
莉莎•明尼里(Liza Minnelli)曾经有一首歌,讲述一个女孩,为了碰见住在隔壁的男孩而环游世界。在本周二于慕尼黑举行的DLD技术大会上,我听到的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演示都是关于我熟知的加州公司。[DLD技术大会由以色列企业家约西•瓦迪(Yossi Vardi)主办,很多人将它视为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热身会,参加完这个之后,我的下一站就是达沃斯论坛。]
Facebook为何不会上市
Accel Partners投资人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强调,Facebook不会在2010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布雷耶是Facebook公司的董事,他列举了那些常见的理由。私营很好。他担任董事的那些上市公司,将太多时间花在了会计、法律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针对安然、世界通讯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暴露出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美国立法机构出台的监管法规,该法规对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做出了详细规定——译注)相关问题上,而在产品战略上花的时间太少。布雷耶表示,Facebook的目标是吸引10亿用户、与其Facebook Connect平台上的所有网络公司建立联系以及加强与媒体的关系。
Facebook能够等得起,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的DST公司在Facebook投资了数亿美元。凭借这些资金,Facebook得以在业务上自由投入,而无需借助公开市场筹资。有意思的是,DST并非风险资本的粉丝。其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也出席了DLD大会,他强调了上述优势。米尔纳表示:“我们不要求立即获得回报,因为我们无需向投资者返还资金。”
米尔纳和布雷耶表示,Facebook近日已经启动中国业务,考虑到不久前的谷歌(Google)事件,这称得上是一项重大进展。不过,被问及详细信息时,他们未予透露。
Hulu缺什么
我还获悉了Hulu的最新进展,Hulu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福克斯电视台(Fox)与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合资企业,由亚马逊前高管詹森•基拉尔(Jason Kilar)经营。基拉尔正在慕尼黑炫耀他的蜂鸣发型,他说,这个发型的来历是,他与其他3位Hulu老板曾承诺,假如Hulu达到某些2009年收入目标,他们就去剃头。基拉尔未透露这些收入数字具体是多少。不过,关于收入,基拉尔确实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论据:与谷歌的YouTube不同,Hulu上播放的几乎所有视频都能卖广告位,但YouTube上小猫滑滑板的视频恐怕没法卖广告。
Hulu的增长势头喜人。基拉尔表示,Hulu现有内容总时长已达14,000小时,比一年前翻了一番,且月浏览量正逼近10亿大关,比一年前增长了2倍。如今,Hulu可提供来自220家媒体伙伴的内容,而就在去年,这个数字仅为130。它的广告主数量从160家猛增至410家。每月用户数为4400万人。
尽管Hulu十分成功,但看看它还有哪些不足,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它。Hulu未能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签约成为合作伙伴。(基拉尔表示,Hulu不能提供的节目中,用户搜索最多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颇受欢迎的《犯罪现场调查》系列(CSI franchise)。)Hulu也未采取任何行动,鼓励用户采用可在电视上轻松观看互联网节目的设备。基拉尔表示,Hulu对设备这个话题保持缄默是有原因的,如此“小心”行事,是为了尊重由内容制造商和发行商构成的“生态系统”。
这算是比较坦率地承认:Hulu的投资者对少许网络电视感觉良好,但太多的话它们就会担心了。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旗下的康卡斯特集团(Comcast)将入主Hulu投资者之一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当被问及同罗伯茨的对话目前进展如何时,基拉尔表示,与康卡斯特的关系“尚待确定”。
Hulu的另一个不足,是无法向美国境外提供服务。基拉尔表示,若要采取国际战略,需与美国境外的版权商一一谈判。比如说,德国一家有线电视公司,拥有美国广播公司《迷失》(Lost)一剧的转播权,假如Hulu想在德国播放《迷失》,这家德国公司会要求收费。(试图在美国境外使用其服务的电脑会被Hulu阻止。)
基拉尔没有完全排除Hulu在短期内进行首次公开发行的可能,不过他暗示近期内不会发生。基拉尔表示,Hulu的出资人Providence Equity也是一位很有耐心的投资者。
谷歌没有讲出的话
在谷歌,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可谓三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也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对于谷歌的业务以及其在中国的战略,阿罗拉可谓守口如瓶,事实上,他等于什么都没说。不过,他倒是宣布计划向每位与会者赠送一部NexusOne手机,这在听众中引发骚动,尽管很多人都已经有了黑莓或是iPhone智能手机。看来似乎人们都喜欢免费的午餐。
译者: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