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勇敢地违约吧!
近些天来,希腊一定感到自己有点儿像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Sisyphus)。被如山般沉重的债务和高达14%的预算赤字所累,希腊的经济复苏之路异常艰难,不见尽头。正如西西弗斯这位希腊神话中的国王,不得不将巨石一次次推上山峰,再眼睁睁地看它滚落下来,希腊虽然获得了1450亿美元的援助,但似乎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没错,市场对援助计划的初期反映不错,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希腊政府官员都表现出了信心,认为希腊虽然已遍体鳞伤,但也能够成功走上复苏之路,恢复经济健康。不过现在看来,人们的担忧不仅没有消除,反而以更凶猛之势卷土重来。那么,希腊到底会不会像西西弗斯一样,永远无法把石头推回山峰呢?
一个关键问题是:希腊被迫接受的财政紧缩政策极其苛刻,在其国内非常不受欢迎。观察家们担心,希腊政府能否拿得出政治意愿来执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也担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其它国家给希腊提出的对策,包括大幅削减赤字和工资,同时加大征税等,会将希腊推入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使其陷入比西西弗斯还要悲惨的境地。
弃之不理
那么,希腊现在有哪些选择呢?假如援助贷款的附加条件,真的会带来如此大的伤害,那希腊为什么不干脆转身离开,放弃偿还债务,学学现在美国成千上万的欠债者呢?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在美国,个人不偿还债务的结果,是糟糕的信用评级,而公司如果选择破产来逃避债务,则会面临被彻底关停的危险。那当一个国家还不起钱,情况又会如何?希腊肯定不会沉入爱琴海,一了百了;帕特农神庙(Parthenon)也不会因为国家欠钱就消失不再。
“公司可以破产,个人也可以破产,但是国家没有破产这条路。” 这是美国环球透视公司(GLOBAL INSIGHT)主权基金研究主任扬•伦道夫(Jan Randolph)的观点。“国家也许不再付钱,停止偿还债务,不过人民的生活总会继续,人们还要吃饭、受教育、出行。”
这听起来似乎不赖,但请勿轻信这种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一份名为《主权违约的代价》(The Costs of Sovereign Default)的报告称:大部分主权违约的国家,在违约后的重组期,经济会以平均每年1.2%的幅度萎缩,而且常常伴随有严重的政治、社会和金融影响。
以阿根廷为例,该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紧缩措施斗争数载,最终在2001年12月违约。之后,其失业率达到了20%、GDP下降了15%,而且全国人口有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除此之外,阿根廷还被排除在了国际金融市场之外,该国政府也面对着大量投资者的起诉。环球透视公司的扬•伦道夫认为,在长达9年的时间中,阿根廷一直无法从信贷市场获取急需的“氧气”,一直到最近,才通过一次债务互换的发行,勉强重回信贷市场。
不过,主权违约或者部分主权违约,真的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纸死刑判决吗?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国际经济学教授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说道:“主权违约并不鲜见”。卡门教授合作编著了《这次有所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这本书,分析了八个世纪以来的各次金融危机。
莱因哈特教授认为,主权违约比我们认为的要常见得多。有些违约非常严重,比如阿根廷。有些情况则更缓和一些,比如乌拉圭。2003年,乌拉圭和各债主达成了重组债务的和解协议,经济迅速恢复,在违约的第二年,即实现了近4%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