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在无保护状态下“走钢丝”
企业的撤退行为有时就像素质拓展训练中“建立互信”的游戏,游戏的参与者们向后栽倒,跌进同伴们的臂弯里。欧洲的各大银行现在正处于同样的游戏中,不过他们跌落尘埃之前是否会被接住,则十分令人怀疑。
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将对欧洲各国央行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结果将于7月23日公布。今天早些时候我就这个话题撰写了一篇文章。
对于这些麻烦重重的银行的支援计划,坊间有着种种讨论,不过我在文章中忽略了这些讨论——说实话,与其说是“忽略”,不如说是因为我们“抱有强烈的怀疑,乃至懒得提起”。不过如果这些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不过关,那么我们还是值得探究一下,看看留给欧洲各行的选择少到了什么程度。
不久前,欧洲中央银行发放了一批12个月期的贷款,欧洲的银行因此多了一个借款途径,而且利率低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在金融危机期间,同业拆借变得更加昂贵,甚至有的银行拒绝进行同业拆借。今天,各国央行通过直接贷款进行干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也采取了一些类似措施,其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计划在美国取得了成功。欧洲央行的贷款计划是暂时的,而且它要求银行偿还总额为5400亿美元的贷款。
不过现在欧洲央行已经不再提供12个月期的贷款了,这等于是又撤掉了一张抵抗危机的保护网。许多银行如今正从欧洲央行举借3个月期的贷款。据观察,各银行对这种短期贷款的需求约为1610亿美元,这比许多人预期的3000亿美元要低。这是好事,因为它说明许多银行的处境其实并没有那么凄惨,还不至于非要从欧洲央行借贷不可——不过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161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欧洲央行发放的这种贷款利率为1%,远高于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这意味着举借了1610亿美元巨款的这些银行已经脆弱不堪,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贷款。
此外,这种3个月期的贷款虽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除此之外,还有欧盟应急方案。它承诺如果欧盟成员国实在周转不灵,便可以求助于这项总金额高达63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用于支援该国的银行。
这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令人愉快的选择,这是因为欧元区国家自己拥有一个紧急救助基金,称为欧洲金融监管系统(ESFS),如果欧盟成员国无法自我支援,他们就可以求助于这一支援计划。这一基金是由欧元区的其他国家注资的,其中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希腊就不必向紧急救助基金缴费,但在需要的时候却可以从这个基金中获得帮助。不过这个支援计划自身也并不牢靠,因为它的参数并不明确,投资者们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否可以被评为3A级。
从本质上讲,欧盟是在为一个救助计划提供救助计划——因为它与其说是个“计划”,不如说是“含糊的承诺”。一直以来,救助计划的潜在接受者们需要的根本不是“力挺”,而是真金白银。如果欧盟希望欧洲的银行有更好的表现,欧盟自己需要做得更好。
译者:朴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