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增加就业机会:停止阻挠中国资本进入美国
2周前,8名美国参议员联名呼吁,对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科技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进行深入审查。华为的高管们正在努力投标,要向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公司出售设备。但是,8名参议员于8月18日联名写信给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要求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进一步关注上述交易。
这些参议员在信中援引了媒体报道,以及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的一篇新闻稿和其他文件,对华为的这一交易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因为上述报道和文件说明,华为曾出售设备给萨达姆•侯赛因政府,并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有着密切的业务关系,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一定的渊源。
这并非美国立法者首次公开为难华为。2007年,贝恩资本(Bain Capital Partner)宣布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旨在收购3Com公司。但该交易没有进行下去,因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原因,贝恩和华为撤回了投标。
美国政府通过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s),对外国投资流动情况进行评估,这本在情理之中。过去,该委员会很少提出负面证据,而多数投资往往照常进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约翰•桑顿中国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负责人李侃如(Ken Lieberthal)表示,他怀疑某些立法者很可能是故意增加华为交易审查过程的曝光,想以此吓跑欲进入美国的中国投资者。
这幕场景并不陌生。2005年,中国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中国海洋石油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竞标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Unocal Corporation)时,就遭到了美国立法者的强烈反对。他们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掀起了一股政治狂潮。最终,中海油取消了收购计划。
“对中国人而言,投资美国市场简直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李侃如指出,“这么做的后果是,中国人会得到这样的印象:中国资本在美国不受欢迎。”
尽管如此,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经济的投资始终保持着稳步而快速的增长,虽然其力度仍然无法与1991年日本创下的外国对美国投资峰值比肩。5月号的《财富》封面报道称,2009年,中国公司对美国的最新直接投资已达近50亿美元。这可谓长足的进步——此前几年中,这一数字的平均值仅约为5亿美元。
谁也无法确定华为向Sprint Nextel公司出售设备一事最终能否成交。亚利桑那州参议员乔恩•基尔和密苏里州参议员克里斯托弗•邦德等立法者提出的国家安全问题不可小视。但是,如果美国想继续吸引来自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这些参议员需要改变一下论调。中国肯定是将投资美国市场看作值得一试的商业冒险,而非风险巨大、很可能使其在媒体上大出洋相的事情。也许现在美国该做同样的事。
《财富》杂志本想采访那些给美国政府高官写联名信的参议员,听听他们对那封信的看法,但没有成功。但是,关于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国投资一事,我们想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他们参考。
1) 美国需要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美国失业率仍然徘徊在9.5%,高居不下,着实堪忧;同时,经济增长亦乏善可陈。此时,来自中国的投资可以创造上千个就业机会。以中国鞍山钢铁集团公司(An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rp)为例,在美国钢铁发展公司(Steel Development Co)正在建设的钢筋制造厂中,鞍钢希望收购少量股份。美国钢铁发展公司位于密西西比州阿默里市,该钢筋厂总价值为1.75亿美元。
但是,50名美国立法者已经要求对该交易进行调查,声称此交易威胁到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和国家安全。钢铁发展公司为中国投资辩护说,此交易可以增加近1,000个建筑业工作机会,同时工厂建成之后,还能再提供200多个永久的制造业工作机会。
当然,并非所有公共官员都欲阻挠中国投资而后快。南卡罗莱那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州政府都齐心协力,吸引中国投资前来建造新工厂,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投资在明尼苏达州、南卡罗莱那州、北卡罗莱那州、肯塔基州以及其他遭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的地区,都取得了成功。因此,只要投资者遵守美国法律和规定,并且不试图在军事敏感地带寻求并购对象,对于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的中方投资,美国人总体上是持接受态度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主任大卫•M•兰普顿指出。
2) 中国要在美国做生意着实不易
尽管中国公司将美国市场视作一块肥肉,但公司高管们同时也认识到,这其中也充满了风险。
那些决定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公司深知,尽管美国的商业环境远比中国成熟,但同时也是高度法制化的,从劳动力管理到工作场所安全,无一不受到若干条例的制约。
仅仅是适应新的规章制度环境,就已经够中国公司招架一阵的了。再期望他们与美国官员打交道,而后者非要从其本来单纯的商业交易中挖点儿政治阴谋出来,那无疑给做生意本身增加了不必要的壁垒。
当中国公司欲投资美国市场时,掀起一场政治风暴,这种做法简直等同于收取非正式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