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还是风投,这已不重要
关于天使投资人与风险投资人、超级天使投资人与小型风投或者小型风投与传统风投的比较,网上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争论。
到了今天,这一争论已演变成为如同对躲避球游戏好玩还是医生版躲避球游戏好玩的争论。两者肯定有区别,但区别不大。
以基准资本公司(Benchmark Capital)为例,这是一家典型的风投公司,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都没有异议。1995年它为其刚推出的基金筹得约8500万美元,这比麦克•麦普斯刚为其新Floodgate基金筹集的资金仅多1150万美元。考虑到在1995年时推出消费互联网公司的成本比现在还要高, Floodgate基金在2010年的每1美元的价值,实际上比Benchmark在1995年的每1美元要大。
那么,Benchmark是一家小型风投企业?或者说麦普斯是一位传统的风险投资人?
事实上,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根本没人在乎。
这场无休止的争辩掩盖了过去两年风投市场上真正发生的巨大变化——该变化与市场营销或自我认同基本无关,而是与风投的可获得性有关。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创业者最常见的抱怨就是找不到风险投资人。创业者要么靠校友关系网,要么就得从刚刚入行的投资经理见起,而后者不一定受公司合伙人重视。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与风险投资人会面通常如同填写一张“上班时间”表格那么容易。波士顿这里还有所谓的风投咖啡屋,风险投资人可以在此发表讲话,并与当地的创业者会面。当然,并不是说人人都能获得风投资金,但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能获得关注(至少如果你着力的是IT业,并愿意飞往旧金山、波士顿或者纽约的话)。
按照我的看法,这种可得性可使整个风险投资市场复兴。
首先,获得风投的机会增大,意味着将出现更多的创业者——尤其是那些有着绝佳创意而苦于人脉不广的人。风投可获得性的提高应可改变这种状况。
不仅仅是更多创业者,而且是更具多样性的创业者。很多一流的公司都是由无名小辈独辟蹊径创立[比如谷歌(Google)、Facebook等],风险投资人将能够用新的网络,对它们现有的网络进行补充。
假设多数风险投资人比投掷飞镖的猴子聪明,这些新网络应该提高回报率。不是在每项投资上都如此,但是总体而言必须如此。
你知道总体的情况。很多机构投资者已因此而放弃将风险投资作为一项资产类别。你可以说我不切实际,但我认为他们很快将重新考虑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