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数量激增的背后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获得了几项颇受关注的头衔:今年1月,这个东亚巨人赶超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8月,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路透社(Thomson Reuters)在本月的一篇报道中预计,至2011年,中国年度专利申请总量将有望超过日本和美国。
专利往往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明创造潜质,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将在明年成为世界头号创新大国。但是,当今的中国对侵权行为惩处不严,加之知识产权法执法不均,因而要真正追赶上美国和日本的创新实力,中国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毫无疑问,自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中国对司法体系和行政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大了执法力度。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发放补贴和其它激励手段鼓励创新。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并涌现出一些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如联想(Lenovo)。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rnation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数据显示,2008年世界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率创出新低,出现了自本世纪初互联网危机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日本和韩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同比下降1.3%和1.1%。美国的专利申请增长率为零;而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却增加了18.2%,也得益于此,全球专利申请量才不至于出现零增长。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专利申请数再度下降,而中国则保持了8.5%的增长率,这还是在上市公司普遍削减了研发支出的背景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研发支出减少了24.5%,丰田(Toyota)减少了19.8%,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减少了17.8%,联合联华(Unilever)则减少了3.9%。就连信息技术企业也降低了研发开支,只有苹果(Apple)和微软(Microsoft)等少数企业得以幸免。
这种全球性的不景气使得中国与那些引领创新的经济体相比,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优势。
成长的烦恼
然而,中国走向世界第一创新大国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这个事实也提醒着我们,要媲美美国、欧洲或日本的创新水平,中国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创新数量上的“大国”未必意味着世界顶尖的创新“强国”。
中国的专利质量就是例证。虽然专家认为中国的专利质量正在提高,但路透社有报道指出,中国2009年申请的全部专利中,一半是实用新型专利——这是一种相对经济实惠、且不那么严格的专利形式,它的保护期限通常很短,只有10年,而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数据表明,尽管2008年经济遭遇挑战,但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依然增长了24.4%,这主要是中国的“功劳”。
国际知识产权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总裁布鲁斯•莱曼说:“如果说中国企业用专利来排挤美国对手,从而获取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那么实用新型专利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国际知识产权研究所位于美国华盛顿,是一家智库机构,该机构提出:知识产权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莱曼还表示,虽然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大幅上升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并不认可这种类型的专利。
尽管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很健全,但执行却没能跟上。中国改革了法院制度,以更好地处理争端,但执法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美国麦肯朗律师事务所(McKenna Long & Aldridge)律师金嵩(Song Jung,音)回忆说,四年前,他打赢了一起知识产权侵权案,对手正是一家中国公司。他说,尽管总体而言,中国的体制进步了,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差距之一就在于中国知识产权的赔偿金和使用费非常低,这无形间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公司虽然心存不满,但也没有什么能刺激他们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当然,金嵩也表示,这并不是说赔偿金就应该定得非常高,因为这可能引发大量的知识产权诉讼,从而使企业对创新行为望而却步。
金嵩表示:“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确实,中国正在朝着世界头号创新大国的方向迈进。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译者: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