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对美元的“死亡之握”

中国对美元的“死亡之握”

Philip Elmer-DeWitt 2010-12-17
中国大量囤积美元,是否会导致全球经济与通胀展开激烈对决?

    加拿大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担心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他在上周一的讲话中表示,累积巨大货币储备的新兴国家对美元形成了“死亡之握”。

    他指出,这些国家紧握美元阻碍了全球经济对大量不均衡的情况进行调整,这种不均衡体现在发展中国家通胀不断上升,而西方经济体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低迷等方面。

    卡尼在多伦多就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及其他发达国家央行目前所奉行的低利率政策相关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并未批评这些政策,但他指出,在目前的环境下,那些较贫穷的经济体显然将“越来越令人不安地崛起”。

    卡尼虽未指明是哪些国家,但显然他提及的主要是为华尔街所偏爱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他表示,这种不安源于以下事实: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往往会抬高大宗商品价格,而这又会打压增长较慢的富裕国家的收入。此外,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仍继续通过打压自身币值、用出口销售收入购买美元的方式来扶持海外贸易。

    他认为,由于奉行这样的政策,这些国家正在阻碍姗姗来迟的全球经济重新平衡。就此而言,截至目前中国是最大的违规者: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达2.6万亿美元,其中大多数为美元储备,远超过中国应对金融市场冲击可能需要的规模。

    为此,新兴经济体一直压低自身币值,这抬高了美元价值,并妨碍了美国的就业增长。

    卡尼指出,这些问题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之后的那些问题一样,当时很多国家奉行所谓的“竞次”(race to the bottom)政策,将其货币对黄金贬值。

    虽然这样的贬值政策带来了各国所亟需的流动性,帮助打破了死亡螺旋,但这一次事情似乎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由于货币紧张局势升温,部分人士担心会重现大萧条时期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情景。不过,当前的形势实际上更为反常。二十世纪30年代,各国为放松银根而放弃金本位制度,货币体系因此变得更具灵活性。

    然而眼下,这一过程正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国际货币体系正成为一个巨大的美元集团。目前超过12个国家正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积累美元储备,并且占美元贸易权重40%以上的国家现在正对其货币进行控制。

    对美元的“死亡之握”正在削弱全球需求重新平衡的前景。正如加拿大央行曾经评论过的那样,此举潜在成本巨大,到2015年损失的全球产值将高达7万亿美元。

    最终,过度的储备积累将被证明是毫无益处的。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将使实际汇率出现重大调整。假定名义汇率不变,那么这种调整将体现为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缩。

    这意味着,中国和其他国家至少必须对收紧自身货币政策保持警惕,尽管最好它们能采取更多措施,并开始朝着开放资本市场和货币自由浮动的方向迈进。

    不过,鉴于中国最近才重新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上述想法恐怕是有些痴人说梦。同时,预计印度和中国等国将会有更多加息。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首席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周二在该行的年度展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兴市场有必要实现与美联储政策的脱钩。通胀是一个预警信号,表明有必要采取紧缩性政策”。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