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巴西和印度抗击通胀

中国、巴西和印度抗击通胀

Darius Dale, Hedgeye 2011-01-10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有可能导致这三个重要国家通胀加剧。眼下,食品价格已经大幅飙升,这三国央行将如何驯服通胀这只猛兽?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验,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原因在于下述等式产生的影响:

    第二轮量化宽松 = [全球性]通胀=[全球]货币政策紧缩 =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简要回顾全球经济数据点,我们不难发现正在与通胀做斗争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采取的对策各不相同,这表明通胀和货币政策都具有本地性,不过,对它们共同进行分析使我们得出上面所列的等式。

    现在,让我们简要看看目前全球宏观经济运行中这三国的新闻头条和数据点,以便了解全球通胀“前线”的最新状况。

国家:中国

政策立场:主动型

    相对而言,中国在近期与通胀的对抗中特别主动。它在过去两个半月中加息两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宣布可能对食品市场实施价格控制并保障供应。中国对投机行为进行了积极抗击,而其最新出炉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报告也显现,抗通胀措施初见成效。

    中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该指数反映需求)增速放缓,从11月的55.2降至53.9,其中的12月购进价格指数由29个月的高点回落,从11月的73.5降至66.7。但是,该报告所显示的积极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被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加速增长所抵消。12月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1月的53.2升至56.5,这表明中国必须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才能使经济增长放缓到足以遏制通胀和通胀预期的水平。

    我们继续坚信,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而通胀仍将是中国在中期内所面临的挑战,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更多有望逐步抑制全国(乃至全球)GDP增长的紧缩措施。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同意上述看法。他在不久前承诺,将中国货币政策转变为“审慎”立场,以应对新一年的通胀。

国家:巴西

政策立场:应激型

    去年秋天,由于在对抗通胀方面的反应较迟(与中国相比),巴西货币政策取得的成绩不如人意。但继上月初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巴西似乎已最终准备好在今年1月全力投入战斗。对巴西利率掉期的分析表明,交易员确信,新任巴西央行行长亚历山德里•东比尼将在1月18日至19日主持的首度政策会议中,将基准利率(Selic rate)上调50个基点至11.25%。

    由于认为巴西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将无法抑制通胀,巴西债券市场在近期内陷入普遍忧虑。但这位新总统也正加入这场抗通胀战斗,她承诺将把政府开支削减150亿美元,金额超出了投资者预期。日前,她还承诺将应对通胀“瘟疫”:

    “为了确保当前经济增长周期的持续性,我们需要确保稳定,尤其是物价稳定…… 在任何假设情景下,我们都不会允许这种瘟疫重现,削弱我们的经济体制并伤害最贫困的家庭。”

    我们希望她能采取审慎的政策措施来支持自己的论调,而在一定程度上,她已显露出将会履行诺言的迹象。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巴西国会刚刚批准了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将决定该国的最低工资水平,也将决定转移支付。可供参考的是,巴西“家庭津贴”计划(Bolsa Familia program)在2009年的最近一次调整中,将标准上调了10%。

    鉴于大范围工资上调将推高巴西国内业已强劲的消费需求,我们预计该国中期内将更多地收紧货币政策,并会在政府预算中其他方面采取财政紧缩措施,以抵消工资上调的影响。

    在需求方面,巴西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11月的49.9上升2.5,至52.4。巴西所处的境况与中国非常相似:尽管我们确信该国经济增长将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放缓,但其稳健程度足以继续引发需求面的通胀压力。

    据非官方FGV IGP-M指数显示,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巴西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加速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1.32%;食品支出现正蚕食巴西贫困家庭三分之一的收入。相比之下,11月基准ICPA指数加速增长,同比增幅达到5.63%,创21个月新高。

国家:印度

政策立场:被动型

    印度继续在与通胀的斗争回合中处于下风,在实施新一轮紧缩政策方面,倾向于选择“观望”态度。在该国货币政策从强硬立场(2010年六次加息)转为更宽松的立场后,印度央行行长杜武里•苏巴拉奥信守了他在11月许下的承诺,即印度在短期内将不会再次加息。

    如果印度的通胀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则该政策立场将较为适宜。但不幸的是,印度最新公布的批发物价指数(WPI)同比增长7.5%,表明该国远未实现其4-4.5%的通胀目标。但不管怎样,通胀情况已得到微弱的改善,但认为无需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通胀就可由当前水平再下跌300多个基点,充其量只是妄想而已。此外,食品通胀继续困扰8.28亿生活在2美元/天生活线下的印度人;12月第二周的购买力平价加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14.44%。

    除了明显缺乏警惕性外,印度央行的决定还进一步火上浇油。印度央行决定从印度各家银行手中回购政府债券,意图帮助现金短缺、难以满足贷款需求的银行系统提高流动性。12月,印度央行通过主权债券回购(即量化宽松)向印度金融系统注资近4140亿卢比(折合93亿美元)。

    我们认为,在当前通胀水平几乎是目标利率两倍的情况下,采取助长投机的措施并不是审慎的货币政策。我们预计印度将在未来进一步紧缩政策,但这只有在通胀演变成2010年上半年那样的问题后才会发生。出于这个原因,中期内我们继续看跌印度股票。但我们看涨许多大宗商品(玉米,糖,石油等),原因在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寻求加快食品和能源进口,以缓解该国经济中导致价格不断上涨的任何供应短缺。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