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国思维谋转型之路
钢铁行业现状的形成原因很多,情况也较为复杂。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由于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规模缺乏合理的判断和估计,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没有足够认识,导致在钢铁行业总体规划上和行业指导上缺乏大国思维。首先,对我国工业化过程总的用钢规模以及钢铁行业均衡的产能规模缺乏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判断。以美国为例: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完成工业化,累计消耗了超过70亿吨钢材,之后钢材产销水平明显下降,目前钢材年产销量保持在7,000到8,000万吨的水平。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是影响工业化、城市化钢材消耗量的最主要因素。跟美国相比,中美两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但中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即便是中国完成工业化的人均用钢强度比美国降低一半,钢材消耗总量也要超过140亿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总规模的判断。但正是由于当年对前述问题缺乏合理预计,早在2000年左右,在国内钢铁产能超过一亿吨后,我国对钢铁行业的产能政策就一直采取严格控制的政策。其次,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过程的长期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用钢结构的变化规律缺乏合理估计。钢铁行业过早追求板管比,品种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三,对钢材消耗总规模估计的偏差,还导致对钢铁行业资源消耗总量也缺乏合理预计,资源安全、效率问题严重。尤其是对我国贫乏的高品位铁矿石资源没有及时做出有效的资源控制和锁定,行业所需高品位铁矿石基本依赖进口,资源瓶颈严重。对行业节能和资源的集约使用缺乏强有力的政策约束和引导,目前钢铁行业能耗高、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严重。以我国完成工业化过程消耗140亿吨钢来计算,钢材的使用效率如果提高20%,就意味着可能节约28亿吨钢、45亿吨铁矿石。由于总规模巨大,提高钢铁行业资源使用效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巨大。
我国的基本国情用最简单的六个字来描述就是:发展中的大国。这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起始坐标,要转变,“大”是优势,也可以是“困难”。古人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驾驭“航空母舰”转向却不是靠乐观和浪漫就可以的,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明确水域、测定水深、航行的速度、设定方向、调整动力系统、设定转向半径等等。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众多部门协调运作。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好像调整航空母舰的航行方向:找准转变的起始点,提前谋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合理设定目标,估量可能的过程,既要小心谨慎,又不能操之过急。把握“大国”的特征,以大国思维来谋划转型之路:1. 认清“发展中”是我们面临的突出困难。2.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级次完成的过程,要对长期性有思想准备。3. 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保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均衡发展,走出一条不同的经济转型发展之路。我们对于农业产品尤其是粮食立足自足是已经有了高度共识的,对第二产业的重要性也同样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能是简单的退二进三。在这方面,德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德国的制造业仍然一直雄踞全球榜首,这既体现国家实力,也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此轮欧债危机中,德国能够保持比较健康的状况,跟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不无关系。“不应该太早放弃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是美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才明白的一个道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更长期需要第二产业来吸纳就业。同时,13亿人保持工业产品在相当程度上的“独立自主”和“自给自足”也是题中之义。4. 资源的问题是关键,资源保障策略要坚持;环境问题要坚决也要淡定。5. 带领13亿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完成经济转型,拉动内需,是手段,更是目的。6. 继续用好“有形的手”,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
任何一种变革或改变,都需要有外力的推动和引导。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自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和中央政府是挥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挥棒的“自变量”,而地方政府、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是“应变量”。(财富中文网)
陈缨女士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