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特利多“战争”
驱车从芝加哥返回纽约上州,特利多(Toledo)是必经之地。这座俄亥俄州第四大城市也是一个著名的工业重镇,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吉普制造基地就位于这里。
远远看去,特利多一片祥和。而就是这样一座祥和城市,在美国历史上却发生过南北战争外为数不多的兄弟之战,虽然据史家记载,这场所谓的持续了几个月的特利多战争,其实没有任何伤亡,唯一的一些枪声也是来自于射往天空的子弹。
既然如何,何以又叫做一场战争呢?我没有现成答案,只是推测,美国人为了这一场兄弟州之间持续了几十年的恩怨最终与战争擦肩而过,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而相当自豪。所以特地浓书重彩一下。
如果浏览过国内一些报道后网民评论中充斥的“杀”、“杀”、“杀”,你会觉得,特利多战争中所体现出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仇必和而解”的精神,多么让人神往。
所谓的特利多战争爆发于1835到1836年间,在俄亥俄州与即将成为联邦州的美国附属地密歇根之间围绕着特利多地区的归属而展开。这场战争源于美国立国时由于测绘错误对中西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州的错误划分。当时美国已经从英国和印第安人手中夺得了这片土地的控制权,但它们还没有成为独立州的条件。在这些法案中,1787年通过的法典式的《西北疆域法案》(Northwest Ordinance)和1802年授权俄亥俄在中西部首先建州的法案在俄亥俄的领土界定上发生了错误,前者笼统地将宾州以西、伊利湖周边的大片土地划给了将来可能成为第一个州的西北领地,而后者由于测绘范围的扩大,实际上相对明确了俄亥俄的西北疆,但由于当时的测绘还是不能清楚地画出特利多这块地区,所以仍然留下了悬念。
而这个悬念被后来成立的密歇根自治地充分利用。结果导致在特利多三角洲在地图上明确后,1803年已经成为联邦州的俄亥俄和申请成为联邦州的密歇根都声称对这一地区享有归属权。事件又被联邦拉偏架而火上浇油,因为当时的美国总测绘长是俄州前任州长迪芬(Edward Tiffin)。然而实际上, 密歇根的移民早已先人一步占据了这块说不清的地方。到1835年密歇根即将成为美国联邦州时,矛盾集中爆发。
要成为联邦州,条件之一是不能与其他州有领土争议。但对于美国开疆拓土的先民们来讲,把自己的土地让出去简直是不可想象。占据特利多地区的密歇根的居民们威胁当时的密歇根“娃娃”总督、24岁的梅森(Stevens T. Mason),要让出特利多,老子们就反了,而当时密歇根政府财政吃紧,亟需加入美国,从联邦政府获得支持。联邦政府很明显向着已经成为亲儿子的俄亥俄,要求密歇根让出特利多地区。而俄亥俄州也火上浇油,调动了民兵组织开赴如今流经特利多失去的穆尼河南岸,威胁以武力夺回特利多。密歇根的居民则不吃这一套,全体动员倾囊而出。于是在并不宽阔的穆尼河两岸,汇聚了两地数千名民兵,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可能爆发的冲突规模之大要超过了1814年英美第二次战争后的任何一次争斗了。
非常奇怪的是,尽管美国先民们执拗不驯,但数千名两地的民兵汇聚在两地却谁也没有开枪,双方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对骂,双方对峙了几个月,估计要把对方的祖宗八辈都骂遍了才行。双方谁也没有率先开枪的原因,如今历史学家有诸多讨论,也许可以理解为大家都在等着政治家谈判。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先民们居然心甘情愿被政治家控制,自己出武器军费军马来打仗,还愿意克制自己不率先开枪。
也许这就是美国立国精神中的自由与妥协的辩证吧。反正在两军对垒时,联邦政府、俄州和密歇根三方紧急商讨多次,无奈俄州和密歇根谁都不愿意妥协,怎么办呢?
就在这紧急关头,联邦老大哥、美利坚联邦的缔造者之一宾夕法尼亚州(《独立宣言》是在宾州最大城市费城签署)的代表发言了。该州提出将其没有开发的上宾州地区割让给密歇根,让密歇根让出特利多三角洲。
谈判结果来得恰当其时。对垒了很久的两军刚刚开始朝天鸣枪。最终,俄亥俄收回了特利多,这里最终成为了一个工业中心,而密歇根获得的上宾夕法尼亚后来也发现了丰富的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而拱手让出土地,促进了争议解决的宾夕法尼亚看似丧失了一些利益,但作为联邦缔造者,这一割肉促进了联邦和谐,最终让美国的经济实现了腾飞。自由与妥协促进繁荣进步,在兵不血刃的特利多之战中,得到了极好的注解。(财富中文网)
笔者为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原总编辑,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读博士。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