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经理人都知道“蓝海战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这里
英士(INSEAD)国际商学院是如今风靡欧洲的一年制MBA课程的首创者,其校区跨越大洋,分别坐落在法国枫丹白露、新加坡和中东的阿布扎比。伊利安·米霍夫教授是INSEAD创建55年历史来首次任命的常驻在亚洲校区新加坡的院长,他也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就商学院如何应对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并保持领先、现在的中国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等话题,米霍夫先生接受了财富中文网的独家采访。
财富中文网:你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INSEAD执教,近20年来全球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在你看来,INSEAD作为一家老牌商学院是如何应对变化并保持领先的?
米霍夫答:我们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但我认为对于INSEAD来说,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全球化趋势加剧,因而我们的学生希望能在全球发展事业,他们的职业上升阶梯不再局限于读完MBA后返回原来的公司或国家工作,而是希望去世界各地担任管理者和领导者。因此商业教育的全球化属性比以往更突出了。
而第二大变化就是创业风潮的兴起,我们看到很多商学院都在构建创业生态环境,学生更倾向于想创建自己的公司,而不是重返企业界打工。INSEAD一直紧跟创业风潮,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INSEAD本身就是一个创业成果。目前我们有很多创业相关的选修课,大约占INSEAD总体课程的25%,而二三十年前,这样的课程可能只有2-3门。
此外,第三大变化是,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发展个人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同等重要,所以今天他们在INSEAD会学到会计、金融、战略等基础课程,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促使其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帮助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带偏见地做决定,以及管理中的自我认知、反思和情商这类因素变得比以往更重要了。
问:INSEAD是一年制MBA课程的创立者,学制短是其特色之一。但最近几年很多商学院都在尝试推出只需半年或数月的短期培训课程,对于这种趋势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项目能压缩到多短肯定有一个极限。这让我联想到了“7分钟锻炼法”,如果7分钟就能达到健身效果,那么会不会锻炼6分钟也行?3分钟也行?直到到达某个对你完全无利的值点……教育也是一样的,它需要在学习长度和你所错失的外部机会之间找到平衡点。所以我们创立了一年制的MBA课程,将原本要花两年来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年之内能学到十之八九。可以说我们的课程强度超高,学生早上8:30到学校,一直到晚上7:30他们还在学习,经常通宵,所以课业是非常重的。我常希望我们要是有更多时间就好了,可以让学生有空闲来讨论或开讲座,但这些好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们要确保的更大利益是使学生一年内可以学完课程。如果进一步压缩课程的话,我认为将会降低学术质量。对我们来说,它意味着如何确保让市场知晓:学生在我们这里学一年后的素质一点不比在其他地方学两年差。最终,我们还是要用学生的就业情况来说话。现在我们在这方面成绩很出色,学生和校方皆大欢喜。我们是获得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学生录用率最高的商学院,此外也有学生被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商界生力军录用,INSEAD学生在金融业的录用率也很高。但尽管如此,进一步缩短课程肯定是要受限制的。
问:远程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INSEAD在这方面有哪些尝试和心得?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答:我们已经为公司客户创建了一种定制化远程在线课程。第一个合作的客户就是微软,去年他们找到我们,请我们开发一些战略和财务方面的课程。这个课程去年10月启动,学员满意率达到了99%,而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在线课程完成率达到了85%。据我们了解,外面其他在线课程的完成率通常只有8-10%。
问:数十年前开始,GE等大公司就在公司内部成立大学培养高管。现在一些优秀的中国公司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如阿里巴巴就建立了自己的商学院。在你看来,这种企业内部教育能否取代外部正式的商学院教育?相比之下,内部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答:最近的一项数据表明,从1997年到2007年,企业大学的数量从1000家增长到了2000家,而从2007年至今,这一数字进一步增长到了4000家,增速非常快。但我认为它和商学院扮演的角色不同,并不能取代商学院。有一些基础的管理培训的确可以在公司内部完成,比如针对该公司一些非常具体的、特有的问题,如果要送人到商学院去培训可能需要大量投资,那么在公司内部培训更好。我们也正在和一些企业大学展开合作,比如联合利华,他们在新加坡的企业大学和INSEAD有地利之便。如果讲到领导力开发,商学院仍然掌握着最尖端的知识。当你想要大规模的培训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时,可能企业大学更有优势,大多数(走精英教育路线的)商学院无法接纳如此大批量的培训。但当你想要更深一步培养出3-4位公司的顶级高管时,“人海战术”是不管用的,而这正是商学院的强项。
问: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中国学员申请入读INSEAD,从你接触到的情况来看,现在的中国学生和十多年以前的有哪些不同?
答:如果从数量上看,今天有更多来INSEAD求学的中国学生决意去其他国家工作。学成回中国工作的学生和去国外工作的学生大概一半对一半。而十年前,大概80%的中国学生都会回国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他们加强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发生这种现象自然而然。
问:优秀教员是一个成功商学院的宝贵资产,INSEAD是如何寻找优秀教员的?跨文化背景是一个必备条件吗?
答:不,我并不认为我们是基于跨文化背景来选人的,我们会从全球各地的大学招揽英才,我一直着眼的一点,也是最困难的一点是找到能静下心来沉浸于学术研究并产出一流研究成果的人。因为我们始终坚持,教授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应每天来学校重复已经写在课本上的内容。学生来到我们课堂上,会发现他们正接触最前沿的知识:从管理、领导力到金融等方方面面。我们一直在设法创造这样的文化:我们重视学术研究。研究成果越出色,就会有越多的人想要加入我们。
问:和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相比,INSEAD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你也曾在采访中提过INSEAD在中国还不够知名,那么作为院长你有哪些计划来改变这种情况?
答:曾有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中国,每位经理人都知道“蓝海战略”,但几乎没人知道这一战略的首创者是INSEAD的两位教授——金伟灿和勒妮·莫博涅。所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是我们的一个当务之急。考虑到这所学校55年前才创立,我们是一家相当年轻的商学院。但从师资队伍来看,学校的成就非凡。最近3年,在战略学、组织行为学、创业学等基础管理学领域,我们在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比哈佛、沃顿等其他任何一家商学院都多。但这些事实显然多数不为人所知,所以我们将开展一些行动增强人们对INSEAD的认知度,希望在两年内会有更多中国人知道它。
(实习生杨铠蔓、杨柳倩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