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初被监督,手游争现三大“不良反应”

初被监督,手游争现三大“不良反应”

杨安琪 2016年07月11日
审批的目的是建立规范,消除防止手游中的低俗内容,但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不良反应。

 

2016年6月30日,苹果发布了一份“移动游戏需要广电总局审批才可以上架”的声明:自7月1日起所有在中国上线的游戏需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简称总局),在6月2日发布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进行审批,并获得版号。

此文一出后,手游上线立即骤减。6月30日,iOS平台仍有26款新游上线,7月1日凌晨,有开发者测试发现“APP Store上提交游戏审批已经必须输入版号、批准时间,没有就提交不了”。7月5日,新游数量降到了2款。此外,根据AppAnnie 7月1日的数据,在游戏畅销榜Top50中,49款游戏尚未拿到审批,甚至前五名都没有拿到批号。

悲观者提出疑问:这是否会阻碍原本蓬勃发展手游行业的创新?

这种言论并非毫无根据。首先,手游是新经济领域中的典型代表。在实体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手游却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手游收入达到了514.6亿,同比增长87.2%。

而在这其中,大量中小游戏开发者蕴藏活力。360发布的《2016年游戏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上线手游为14000款,2015年手游数量约为25000款或以上。这其中不乏中小公司开发成功的作品,比如成都天象公司的作品《花千骨》,最高时月流水已经过亿。

但总局新规出台后,这些中小公司想要再造传奇几乎不再可能。《网络经营许可证》、ICP资质都需要以企业身份提交审批,并且对人员数量、企业注册资金有较高要求,仅此一条,低于10人的团队、独立开发者就被挡在门外了。而且,一款游戏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个月,但审批流程一般为4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审批结束后,一款游戏再上线后只剩下一半生命周期,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花千骨》最高月流水过亿

监管层将原本的备案制转为审批制,业内人士认为,其原因是手游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内容低俗、涉黄涉暴的游戏,行业已经到了需要规范的时候。

对于游戏行业的监管,韩国政府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由于网络上有很多不良网页,所以应把年轻人隔离于这些网页之外。

反对此举的人认为它牵涉到个人自由,韩国政府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在网络空间自由漫游,学习如何应付生活中的困难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即使互联网的部分网页不适合孩子浏览,但底线应由父母决定,而非政府。

被严格监管后,灰色利益地带初现

针对监管新政,有不良的乐观者表示,“新政还没出台,一些代办机构就通过各种渠道开始活跃了。”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在已经出现代理公司,代理费用全部下来需要5-7万元。虽然广电总局紧急辟谣称,总局和省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移动游戏出版审批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不仅在移动游戏出版审批中不收费,在其他的游戏出版审批中也不收费。但一位广电系专家指出,中介服务在我国已经成为特色,只要有监管地带,就会出现类似的“中介服务”,灰色成分有多少,不得而知。

新规后,大公司愈发垄断整个行业

“垄断”无论如何听上去都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实际上,现在已经是国内游戏寡头们对手游的垄断时代。据统计,国内TOP10的游戏大厂拿下了超过90%的移动游戏市场份额,留给中小手游厂商只有10%市场空间。据GameAnalytics研究报告指出,有88%的中国玩家只玩一款游戏,这就让本已生存空间不大的中小手游厂商更加难以生存。

新政策将会严重打击中小厂商和个人开发者的生存能力。在手游新政的高门槛面前,中小厂商或无奈投奔大厂旗下,或就地解散。一款手游的玩法和创意不再是制胜法宝,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与审批制度抗衡。

此外,当中小厂商和个人开发者被新政策驯服之后,位于金字塔上端的游戏大厂只会越过越舒服。他们可以选择收购那些走投无路但颇具潜力的对象,也可以冷眼旁观金字塔底端的苦苦挣扎,同时继续推出大量产品,迫使“少而精”被淹没在汪洋之中。

总之,手游行业从2013年蓬勃发展至今,中国手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PC端游戏,成为最大细分市场。在这个急速膨胀的过程中,监管固然重要,但面对新的审批政策而言,或许应从长计议、暂缓行之。(财富中文网)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