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谁说中国没有匠人?看看这些在北京郊区造字的极客

谁说中国没有匠人?看看这些在北京郊区造字的极客

章劢闻 2016-12-12
不管技术怎么变化,只要人有视觉,字形就一定有价值,而且这种艺术穿越时间——从最早的刻在石头上,到现在的电脑、手机屏幕,一直到未来的虚拟现实。

 

《财富》(中文版)—— 马上就要到青岛最冷的一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这个时候的海滨城市被大风侵袭,而潮湿的空气在零度左右就可以让人寒冷难耐。

崔显仁躲在屋子里,熟练地用刀打磨出一块粉笔,用左手还能活动的两根手指抵住,然后用变了形的右手握住左手,费力地在一块地板革上写完最后一个字。在这个桌子、椅子被推到一边的小屋子里堆满了数不清的地板革,每一片上都用粉笔写着一个汉字。他已经记不清最近用掉多少盒粉笔。这是10月份以来他认真书写的第1000个字。他把脚下的地板革拾掇好,装进一个袋子里。这个包裹会被寄到北京郊区一座八十年代风格、不起眼的四层楼的建筑,那里有上百个人在等待这最后一批地板革和汉字的到来。

31岁那年,崔显仁为了在冬天加热三轮车里冻住的柴油,严重烧伤了自己的双手和脸。左右手都只有食指和无名指能轻微活动。虽然只上了3年小学,从小就有写作和书法天赋的他接下来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用10年的时间练出了粉笔字书法。然后从40岁以后开始凭借这个能力在街头卖艺求生。他的粉笔字有飘逸的美感,又不失古韵。快到50岁那年,他的字吸引了大量路人,并且为他留下1元和5元的捐款。这一切本来是一个被湮没在尘世里的故事,直到2011年10月的某一天,出现了两个改变未来的人。

当天中午,崔显仁到青岛台东八路和威海路路口老地方卖艺。有两个人从凌晨6点开始就在等他,并要和他约定:由崔显仁进行1000个基本汉字的创作;而这些来自北京的人会用计算机与他一起合作设计完成其余5763个字,从而组成整套中文字库。1个小时后,这份特殊的协议就签署了。北京来的人请将信将疑的崔显仁吃了一顿27元的套餐,这相当于他一周的伙食费。

不久后,崔显仁得到5万元用来改善创作期间的生活条件。截止2015年底,这位严重残疾的草根书法家又收到7万多元的字体销售收入。协议的另一方还明确字体上市后50年内全部版权收入归他所有。而崔显仁创作的字体就是今天很多中国设计师字库里可以看到“方正显仁简体”——适合广告业、杂志的文章标题,甚至还有人把它雕刻在中国古典家具上。

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数字化时代被人们忽视的隐形行业,和一群特殊的中国极客。

方正显仁简体

逆流而上的行业

帮助崔显仁完成字库的是一个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近百人的造字团队。张建国是这些人的头。早在1991年,他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字库部门开发计算机字体设计软件。90年代,随着专业排版设计软件进入PC,出版和印刷变得个人化,成为一个时代的兴奋点之一。中国曾经一度兴起了10多家字库企业。但是今天,当张建国从程序员成为公司字库业务部总经理时,当年的同行企业只剩下五家还在维持。

这本该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商业领域。而且从建国之初起就一直是不错的生意。那时候采用铅字印刷,有很多的字模厂,每年有好几亿的产值。一路到80年代,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让汉字进入计算机领域。但是,后面的技术进化却意外地把这个行业的理想主义者们推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最初,公司尝试用卖软件的方式卖字体,但是很快盗版开始滋生——从最初几张软盘拷贝一个字体,到最后中关村一张盗版光盘就可以容纳几乎全部的中文字体。

还未等这个致命的问题得到解决,互联网开始成为新的盗版载体。这一次,隐匿在城市周边的盗版窝点被完全无法控制、极度分散的互联网盗版下载点替代——打击字体盗版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建国透露,2007年他们携手徐静蕾推出的字体仅仅定价10元,还进行了加密。但是,最终却只卖出了2000套。“想象一下,除此之外,一个国家市场上剩下的全是被破解的盗版。”他看向了窗外,低声把后半句话又重复了一遍。

字体设计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今天在上地方正大厦一条不宽的走廊两侧,还展示着很多字稿,其中有两页是徐静蕾的作品——

每一页纸上有一百来个字,很多字被涂了重写,其中懊悔的“懊”字徐静蕾写了四遍,涂掉了三次。

处于这样一个逆流而上的行业,作为一个赔钱的部门,公司在1998曾经想过放弃它。张建国回忆:“现任方正集团董事长的肖建国老师当时力排众议要保留字库业务,他认为字库是一种文化,需要‘坚守’。”现在看来这位董事长的直觉是有道理的:大陆、香港和台湾今天加在一起的字体数量只有一千多款,还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一旦我们所有人都放弃,未来如果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企业购买‘中文字体’,那将是一种悲哀!” 张建国一份PPT的市场分析部分写着这么一段话。

他从小和父亲练毛笔字,到了大学开始练硬笔书法。和他一样骨子里喜欢书法的人能理解董事长当时的意思。2000年,字库部门因亏损再次面临去留的时候,刚过30岁的张建国开始奉命接手。当时,他面临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如果卖别人设计的字库,公司至少可以收取30%到40%的代理费;如果坚守,不仅要付出开发成本,而且字库在方正系统中是免费附送的。

他的答案:走出方正系统。作为一个被推上市场的技术人员,他和团队成员很快谈了一家重要客户:施乐。当时施乐的快速打印机一分钟可以打印100多页,需要内嵌的中文字库。方正开拓了第一个外部客户,破解了一直以来产品无法收费的困局。施乐至今还在使用方正的字库,而且按照设备数量付费——这是最合理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黑体的博弈

放眼国际,字库公司规模都不大,下游也不都是像施乐那样的完美客户。日本森泽公司字库年收入刚刚超过1亿元人民币,美国字库企业蒙纳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年收入也仅超过2亿美元。一家台湾字库企业甚至到了需要利用互联网众筹来开发一款字体的地步。整体行业玩家体量较小,又很难直接占领C端市场,这导致他们在下游议价能力的丧失。

处于这样一个逆流而上的行业,作为一个赔钱的部门,公司在1998曾经想过放弃它。

不过,日本和美国的同行各有各的出路:森泽在高度尊重版权的日本市场可以按照机器数去买授权,比如一家企业有一百台机器需要字库,就可以有一百套的收入;蒙纳作为一家从生产机械排字机进化过来的百年企业,2000年后连续通过4次收购,站稳了利基市场,从而可以直面微软。他们被嵌入微软的产品,并且按照软件份数得到版权费——是最公平合理的合作形式。

但是方正字库却没有这么幸运。一方面,个人用户的销售很廉价,每款仅售2元,还不及一瓶本地的啤酒。在面对微软这样的超级客户时,他们又变得很被动:首先,微软在字处理软件领域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同时,中国多家字库企业相互间的竞争还给美国公司带来了多方博弈的机会。最终,方正一款优秀的字库被微软用非常合算的价格一次性买断。这款字体就是2004年随着Windows Vista而火爆中国市场的“微软雅黑”。真正的字体设计者是方正团队,但是因为是委托开发方的身份,至今在PPT中大量采用这个字体中国用户都不知道他们才是幕后英雄。谈到这段历史,采访现场有设计师笑着自嘲:曾经有用户建议他们去学习“微软雅黑”。

被一次判决改造的商业模式

不过,张建国团队最终找到了他们自己的商业模式。而这来自于一场对他们来说​并不算成功的司法判决——10多年前,一家软件公司未经同意嵌入了方正的整个字库。公司告对方侵权盗版。法院虽然没有给出和方正期待中完全一致的判决,但是却指出对方侵犯了方正字形的权利,也就是美术作品的著作权。

公司在那个时候意识到,如果字形的权利能够被法律支持,那么就可以去追索企业用户在商业使用中应该支付费用的字形授权。这个大逻辑导向了今天方正一种更为聪明的商业模式:

针对企业的商业使用,他们坚持根据字体的使用范围、时间、复制数量来严格收费;不过,其中关键的一点:广告设计机构可以先免费试用方正字体,等广告主确定设计案后,再帮助广告主代购即可。这样,有刚性需求的设计师用户不仅不再冒险选择盗版,反而会成为“To B”模式的天然推广者。

从2010年起,已经有4000多家企业购买方正字库授权,用于产品包装、广告等商业发布用途;另有200多家出版社、300多家报社、200多家杂志社按照新的商业模式购买方正字库授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司字库业务摆脱亏损,开始盈利。

长尾匠人和汉字猎人

仇寅是方正字库的设计总监。他言谈儒雅,谈到任何一款字体就像是自己的子女,平静透出对于各种细节的知晓和关注。很难想象,这位大师级的字体设计师是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无线电系统管理与维护十多年,写字纯属业余爱好。但是,为了加入方正,他6年中卧薪尝胆,三次参加公司举办的全国字体设计大赛,并在最后一次获得一等奖。此后,又用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将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开发成了字库产品——方正大魏体。

仇寅说:“设计字儿是我跟自己对话的过程,想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这个社会留下点儿什么。”

2011年,快到50岁的仇寅终于如愿加入方正字库。他的故事像是一部励志戏剧。而张建国指出一个事实:日本人很羡慕中国同行,因为我们民间有大量仇寅这样的书法高手,而且代代相传,“长尾”匠人比比皆是。

汪文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的工作更像是一个工匠和猎人的结合体。他带着眼镜、穿着随意的T恤,拿着一部数码相机,拍摄了数百张各地牌匾上的字体照片,尤其是来自古代皇室的榜书。他2010年到方正字库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创造一种特殊标题字体。他根据照片在A4的纸上反复描出字形,一笔一笔涂黑,最后设计出了这种粗重的榜书字体,适合中国独有的古建筑和商业匾额。

汪文的工作更像是一个工匠和猎人的结合体。

此时,边上一位毕业于北师大的年轻书法硕士正在校对一厚摞A4大小的纸,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一种优美的字体,这是鲁迅的手书。在我们看来几乎完美的作品上,他圈出一个很小的字,即将在屏幕上进行像素级的修改。

“方正鲁迅体” 以留存的书信与文稿为基础,设计开发工作历时一年三个月。

而这个字将支持汉字的横排、竖排,当它和同偏旁的其它字组词的时候,你会发现两个字同样的偏旁却又细微的笔法差异,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细节保证这些字体像是来自一个人—— 一个懂中国书法的中国人,而不是一台机器。(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