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零售业已死?未免太过夸张

零售业已死?未免太过夸张

Phil Wahba 2017-09-25
零售业公司在本年度的《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上的排名大幅下滑,但这个行业仍然有很强的活力。

图片来源:BestBuy

《财富》中文版——零售业离死亡还早。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2017年已经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年。只是它们不会喜欢这些记载。

2017年伊始,彭尼公司(J.C. Penney)、梅西百货(Macy's)、西尔斯百货(Sears)等美国全国性品牌经历了极为糟糕的假日季,然后它们就宣布关闭数百家门店。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史泰博(Staples)等大品牌也跟着效法。到5月中旬,美国全国性连锁企业关店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770家。今年4月,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预测,2017年的关店数量将为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以来最高。

接着又发生了数起破产,包括The Limited、Payless ShoeSource、RadioShack等曾经充满活力的连锁企业。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部门(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统计,至5月初,共有18家零售企业破产,相当于2016年全年的破产数量之和,创下了纪录。今年的《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也全面反映出零售业遭受了血洗:梅西百货、西尔斯、科尔士(Kohl's)等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榜上的排名全部大幅下挫,其他处境艰难的连锁企业也不例外,比如GameStop下滑19位,至321位;Dillard's下滑37位,至417位。

这些是全行业崩溃的症状吗?并非如此。根据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的数据,与2016年同期相比,零售企业的支出在今年头四个月增长了3.6%。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预计,由于低失业率和股市走强,这一增长在今年甚至会进一步提速。

但是,消费者花钱的方式已经变了,这或许是无可挽回的变化。无法适应变化的连锁店在未来肯定会遭受到更多的痛苦。

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购物者打折成瘾。亚马逊(Amazon)的崛起、作为购物工具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零售商在没完没了的价格战中互撕,让承受能力最差的商店难以为继。

向网店转型意味着对于在美国无处不在的大卖场和大商店的需求下降。美国的人均零售空间面积几乎是欧洲的两倍,这么大的面积无法维持。同样糟糕的是,很多零售商的供应链已经过时,无力跟上消费者快速变化和本地化的口味。

不过,更加深入观察这一乱象,我们可以看到受伤最严重的公司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销售的产品缺乏差异(比如毫无特色的衬衫和牛仔裤)。那些在衰退期间负债累累、被私人股权投资机构买下的连锁店也遭受到了重创。看看尼曼(Neiman Marcus)就知道了。这些企业难以支付利息,更不要说投资电商或装修它们的商店了。

虽然新闻头条让人沮丧,但仍然有一些零售商表现的相当不错,比如沃尔玛(Walmart)、家得宝(Home Depot)、好士多(Costco)、T.J. Maxx和百思买(Best Buy)。这些公司跟随消费者演化,改造它们的店面,同时打造了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在沃尔玛,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后,如果到实体店内取货,就能够享受折扣,这刺激了“附带”购物。百思买正在自我重塑,顾客在那里可以得到智能家居方面的专家建议,享受更高级的服务。

不要搞错,很多美国全国性大连锁企业的未来并不光明。但是跨过连锁和百货商店,你会发现,零售业相当健康。从表面上看,零售业的末日来临,但实际上是消费者购物的场所和方式发生了转变。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一位执行董事乔尔·比内斯(Joel Bines)说:“此前,零售业经历了一个创造性破坏时期。”最后能够活下来的那些企业或将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财富中文网)

译者:穆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