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重构医疗:没有拥堵的输液室,iPad代替病历本,“专家票”不难求

重构医疗:没有拥堵的输液室,iPad代替病历本,“专家票”不难求

财富中文网 2017-09-27
北大医信新一代少帅正引领一场全新的医疗重构革命。

每周总有那么两三个早晨,是陈中阳用来慢跑的时间。这是他近两年才有的习惯。HIT这种苦累参半的工作性质要求他时刻保持体力充沛。

38岁的陈中阳是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该公司前身是1994年由原卫生部下属的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的众邦慧智,2006年由方正集团全资收购, 是国内第一家致力于医疗信息化的公司。陈中阳已在医疗IT领域工作了8年。

最近,盘旋在他脑子里的主要问题几乎可以交汇于同一个点——一套名叫“IIH”的智慧医疗一体化数字医院产品。如果要给医院信息化做一个比喻,它就如同一张神经网——从挂号,到手术影像的采集分析……每个医院的日常运转都无法脱离这套“看不见”的系统,而北大医信正在做的,是重构整个神经中枢。

这项重构任务迫在眉睫。事实上,国内各大医院目前所延用的这套系统已存在20余年的时间,而面对如今院内日益增长的高频率、高复杂度需求,业界关于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呼声正与日俱增。

重构的基础已经非常庞大。陈中阳执掌的北大医信在全国范围拥有3000余家合作医院,主要业务围绕院内、区卫和“医疗+互联网”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医疗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等工作。“如果要用一句话解释我们的工作,那就是:用IT的手段,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医疗健康服务更便捷,更高效。”他解释道。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医疗信息化的概念不断拓展,医保控费、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逐渐成为广义医疗信息化的一部分。而随着传统医疗信息化业务与“互联网+”的对接,医疗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升级。

付费流程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例证——二十几年前,结算工序尚且以现金为主,而如今,随着支付宝、微信等多元支付方式的普及,使原本就已超负荷运作的旧信息系统被迫承载了更高的调用压力。而其达到上限的后果只有一个:死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医院大面积系统瘫痪,严重影响医院的诊疗流程和患者的就医体验。”陈中阳表示。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医疗信息化企业始终在全球范围内有领先优势。这其中不乏一些硅谷巨擘的加持。比如,为帮助医生实现远程监控,谷歌通过与当地医疗中心合作,为数百万社区患者建备了电子档案;微软通过平台化服务协助医生及病患家属实时了解、监控病人状况;此外,英特尔与IBM也分别通过自己的IT手段为医患建立互通渠道。

而相比之下,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医疗IT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六年前,当欧美国家IT产业软件、硬件比例为8:2的时候,其在中国的比例则是反过来。“以前,国内医院会更愿意花钱买设备,而不重视对软件的需求。” 陈中阳说,“但是随着院内需求复杂化,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持续维修,国内软件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经过近三年的打磨期,北大医信IIH产品的开发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几家合作医院进行试点。

北大医信业务布局

公司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曾经即使是同一项检查,患者转向不同的医院后也需要重复做。而在与北大医信合作的贵州省内,患者的电子病历标准得到完全统一,共享信息使得其在全省200余家医院内无需进行多余的复检;曾经,看诊医生无法在系统内获得患者的历史检查,而如今,通过北大医信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可追踪患者的挂号ID信息,归总全部历史检测报告,并通过算法自动将有效信息推送至医生端,以便医生制定更完备的诊疗方案。“医生不再需要记住太多东西,系统会自动识别并为他推送一些有用信息,比如患者的过敏用药。这些数据在某些时刻是可以救命的。”

与此同时,IIH产品底层基础架构使其计算及存储能力上限被大幅提升。就在不久前,陈中阳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这套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可以支撑相当于“双十一”的数据量。这意味着,他们几乎彻底解决了旧版系统所面临的“死机”风险。

北大医信的研发还在继续,按陈中阳的话说:“还有很多小而精的产品在落地”。在这其中,医疗移动产品就是其另一项创新的落脚点。

以北大医信为各医院用户打造的医院APP为例,其中,APP用户端的操作可以完全替代传统院内大队式的挂号、取号,通过实时查看候诊人数,患者可以自行决定赴院时间;抵达医院后,系统内置有院内导航,逐步提示患者应做事项,实现自动化“导医”;看诊结束,费用结算可以直接在移动端支付,支付方式涵盖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除此之外,患者甚至可以减少来医院就诊次数——相关检测报告会直接发送到用户端、对于需要不定期问诊的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通过APP与自己在医院看诊时的指定主治医生做互动,规避了因“小麻烦”而频繁赴诊的波折。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了医、患双方的看诊效率。

如今,国家医疗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而这也为医疗信息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当中,传统医疗IT厂商具有绝对优势,对于跻身第一梯队的北大医信而言,从医院信息化领域向大健康、医疗、保险多元领域挺进始终是公司商业运作背后的大逻辑。医保的缺口,正是其目前抓住的国内现阶段医改的另外一个痛点。

“目前国内商业保险的医用比例非常小,但随着国家承担的负担越来越大,它也在鼓励类似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的进驻。而在这其中,信息化产业能做许多事儿。”陈中阳表示。

针对保险领域,北大医信正联合北大方正人寿等保险公司共同创办用于款项结算的平台,届时,将不再需要收集厚重的病历本,再贴附一打单据上交给保险公司(而对方审核、报批的时间也不可估量);而陈中阳对于该平台的使用做出的介绍很简单——“你什么都不用做”。

该产品的核心在于“监督”,其优势是双向的。一方面,它维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患者全部就诊单据将直接通过平台完成呈递,规避了违法造假行径;另一方面,它维护了患者的利益——它监督医生必须遵从正常看诊流程,不得过度开药。

在北大医信内部,那些工程师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绰号:兔子。为了确保自己研发的系统在复杂的上线过程中不至出错,他们会一连熬上几个日夜不睡觉,眼睛是红的,而脸是白的。而作为整个团队的少帅,陈中阳的工作日程中,有一项保留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经常会到用户医院内“巡视”。“光坐在公司办公室里做研发是没戏的”,他说。而其最大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和院长、信息科负责人以及主任专家交流,获取用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比如见到某科室的主任医生,他会告诉你,自己除了临床的诊疗需求,还有一些科研需求。这全部是我们未来产品要解决的东西。”陈中阳回忆道。

对于公司在未来市场的地位,陈中阳踌躇满志。他认为,未来市场会进一步整合。凭借企业自身20余年的行业和客户积累,以及北京大学、方正集团的支持和产、学、研的资源协同,身处第一梯队的北大医信,必将在HIT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