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飓风的灾后经济问题
《财富》中文版——尽管飓风袭来,给这些城市带来了无数的困难,经济学家们通常会从灾后数据中看到一线光明:天灾会一时造成当地和周边企业的停工减产,但灾后的重建工作往往会刺激开支,从而弥补—有时还不止弥补—经济损失。
休斯敦、迈阿密以及其他先后遭到哈维(Harvey)与厄玛(Irma)飓风袭击的城市也不例外。据穆迪分析机构(Moody's Analytics)估算,这些城市遭受的损毁与生产能力的损失总计在1,500亿至2,000亿美元之间。专家们大都认为,城区两次风灾后的重建工作会相对快一些。“当地经济将在今后6个月里恢复80%,一年后恢复90%,三年后恢复100%。”穆迪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 Zandi)这样评估休斯敦道。遭到飓风玛利亚(Maria)袭击的所有美国城市的经济复苏情况也大体如此。
率先涌入灾区的是大量的保险金和救济金,大大增加了食品与原材料购买量,从而推升了GDP,推动了商业活动。劳氏(Lowe's)和家得宝(Home Depot)之类的零售公司会因重建家园而大获其利,其他各式各样的企业如沃尔玛(Walmart)、宝洁(Procter & Gamble以及三大汽车制造商,其销量也会随着人们替换被风暴损坏的物品而大增。工人们也会看到实惠,尤其是建筑工人,激增的需求会推高他们的工资。
重建是缓慢的
但是,重建之路崎岖不平,难以做到均衡。有财力缴纳人工和材料保险费的人,灾后重建往往要快于无力购买此类保险的人,这就加重了社会不平等这一痼疾。在此同时,飓风袭来之前就逃离的工人的返乡速度往往很慢,有些干脆就再不回来了,这就导致了人工匮乏(并且有可能因为收紧接受移民的政策而雪上加霜)。
有专家警告说,各城市若无视这些问题会带来危险,尤其当气象学家们预测会有威力更强、更频繁发生的飓风的情况下。
美国怎样才能变得更适应这种情况?现成的解决方法是,买断洪水多发区域居民的财产,颁布新的区划法以减少在上述地区建房,要求更多的当地居民购买水灾险。
预期:前景不明
可是,仅靠这些应急措施很可能无法有效应对今后的天灾。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公司今后要重新思考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建设问题:想想如何建设便于疏导洪水的道路,想想建筑规范如何要求新建设施处理好暴雨径流,并且倡议大型企业在重建时参与改善洪水管理的工作。
风险居高不下,尤其在休斯敦等枢纽城市里。能源、石化和航运等行业,从地理上看可能多半离不开沿海地带,但医疗保健、技术和金融等其他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则可以搬离沿海地区。
“若从一家《财富》美国500强企业的角度来考虑,你会说:‘是的,我乐意协助灾后工作,并就此在休斯敦立足。’”“100座最具韧性城市”组织(100 Resilient Cities)的安德鲁·萨尔金(Andrew Salkin)说。“不过,如果再来一次洪水,再刮一回降雨量达30、40甚至50英寸的飓风,我就不知道自己还能再经得起多少次这样的打击了。”(财富中文网)
译者:王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