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Go的中国样本 | 云拿科技CEO冯杰夫专访
冯杰夫的微信头像是一张杰夫·贝佐斯大笑的照片,或许他只是想说明一点:云拿在做和亚马逊一样的事情。
自从亚马逊于2016年12月在西雅图开设第一家无人商店Amazon Go后,无人零售概念便在全世界蔓延。Amazon Go无现金、无收银店面搭载一系列感测器和相机,让客人从货架上取下物品,并在离开时自动收取费用。无人商店的开幕引发极高关注,但这种店到底赚不赚钱还不得而知,现在有分析师自行估算,认为无人商店的平均收入比普通便利店多50%。
“其实在亚马逊之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无人零售。但这波浪潮确实是托亚马逊公司的福。”云拿科技创始人及CEO冯杰夫说,从亚马逊的思路延伸出来,可以做更多事情。
无人便利店目前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有三个:无人收银、多人进店购买和防盗损。云拿科技首先在“无人收银”上,通过闸机+货架商品图像识别实现:用户通过支付方式扫码过闸机,系统通过货架传感器的图像识别获取商品的购买行为和商品信息,用户出闸机完成购买行为,实现免排队和无人收银。而因为提前获取支付方式和信用信息,实现了防盗损。
基于这一技术,云拿科技还为便利店实现智能盘货。商品的信息在统一录入系统的情况下,系统能够实时获得商品的购买和放置情况。
从流程上来说,云拿科技主张“即拿即走,无感支付”,即用户只需下载云拿APP或绑定云拿小程序,开通支付宝或微信免密支付并获取代表客户身份的进店二维码,通过在闸机的认证门上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店。并且,在完成购物并走出商店后,智能系统将自动完成结算,7秒左右,商品清单则以电子收据的形式发送到云拿APP或绑定的云拿小程序上。
这一切背后是计算的力量。云拿科技打包了包括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处理技术,其中传感器技术包括重力、物理位移和视觉传感器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便利店实现“即拿即走”的体验。
“一个50平米的无人商店,大约需要20至30个摄像头。”冯杰夫说,一个传统商店里面一个100平方米的店大概需要6至8人,但是我们现在只需要1到2个人。“我们不是做无人店,只是做智能化结算方案,所以我们店里依然会有服务人员,但是这些服务人员,因为他不用再去做结算工作,可以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根据他的介绍,在过去6个月当中,中国不同的城市,云拿已经推出20家门店,目前这些商店总共有50万客户的访问量,加上零售商收取技术的一次性改造费和服务费,产生200万美元的营收。
和亚马逊不同的是,云拿并不是无人商店的主人,他们更想做toB的生意。冯杰夫表示,公司未来将以平台模式为主,系统和硬件以押金形式为商户开放,赢利点在于商品抽成。按照他的描述,云拿科技更想做一家“平台型公司”。
资本对“线下流量”价值的重估,催生了无人便利店风口的兴起。但除了流量价值外,“无人化”技术对便利店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的提升,是无人便利店竞赛的关键要素之一。冯杰夫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人眼能够分别的物品,机器都可以识别。“但现在还不是这样,比如,机器很难分辨两个苹果之间有哪些区别。”冯杰夫说。(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