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于11月7日至8日在广州举办。水滴公司合伙人杨光出席并做展示。
杨光表示水滴筹通过筹和互助导来的流量,其实是一个短险。但是对于已经买过短险用户我们会做长险二次开发,线上让用户完成直接购买是有挑战的。我们获取再保牌照的目的,我们本质上还是做一个保险服务平台,一方面服务好我们平台上的用户,另外一方面服务好我们平台上所有保险公司,我们希望对保险公司传递的价值不只是帮助他卖产品,还能帮助他做风控,帮他做用户需求分析,以及帮助他协助理赔服务,凡是跟保险服务相关的我们都希望能够介入,但是我们不会直接参与到直保公司里面来。
以下为展示全文:
杨光:大家好我是水滴的杨光,水滴从成立之初我们使命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让全国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为了实现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共设立了三块业务,他们分别是水滴筹、水滴互助和水滴保。水滴筹是为大病患者提供免费筹款工具,水滴筹上线以来三年时间累计帮助超过100万大病患者筹得超过200亿治病资金,平台上完成捐款用户超过2.8疑。借助于水滴筹这个场景,进一步加强捐款用户保险意识的教育,同时水滴筹,一个大病患者没有钱生病,他可以在自己社交流量渠道内,包括他的人脉之间进行传播,借助于社交流量裂变时传播方式,给水滴体系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获客方式,所以水滴筹是水滴体系最前端的流量获取平台。用户在水滴筹上完成捐款之后,启发了他初步的保险教育意识之后,我们会把用户引导加入到我们水滴互助计划。
水滴互助计划是用户之间互帮互助的保障社群,借助水滴互助社群内,一方面提升用户之内高活跃的互动,解决过去保险低频互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借助它的初步教育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用户相关的保障需求,给他提供商业保险的服务,也就是我们第三个商业闭环的服务,就是水滴保险商城,它其实是一个基于保险经纪公司提供的一个商业保险的服务平台。
水滴保上线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单月保费规模已经突破7亿,成为线上继阿里之后第二大保险经济平台。
回顾一下公司历史。公司在2016年5月的时候成立的,公司成立到现在三年时间,2016年时候我们推出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两块业务,2017年上新水滴保险商城,三年时间我们完成了超过20亿的投资,投资人包括腾讯、博宇、创新工场、真格、美团等一系列知名投资基金。刚才提到公司借助于线上筹款场景的社交裂变式传播,积累了非常大的线上流量获取的这样一个优势,除了线上之外,我们在线下也建立的非常强大的服务网络,我们在全国34个省份有超过500名水滴筹线下推广人员遍布在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今年年初成立超过2000人保险服务团队,我们在今年正式进军到一二线市场,面向中高端保险群体进行服务。这是我们目前累计的所有相关数据。
水滴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民政部颁发年度的公益项目,这是整个公司的愿景,水滴公司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最核心能力就是我们的流量和我们的数据,基于我们流量和数据我们延展出来刚才提到的三块业务,它解决了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以及患病人群医疗资金的支付问题,掌握了医疗资金的入口之后,我们希望未来更多介入到用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环节中,为此我们也储备了相应的牌照。这是整个公司团队的介绍,谢谢大家。
谢菁炜:谢谢杨光先生精彩展示,下面请评委做点评。
杨光:水滴筹是非常创新的产品模型,我比较关心最早水滴筹平台到水滴互助,到水滴保,整个产品模型你是怎么设计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你的风控,流量获取来自于水滴筹,怎么保证水滴筹的可信度、公力,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杨光:实话实说,公司成立之初我们一直希望在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所作为,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牌照、流量、风控的能力,如果从零开始的话,牌照和风控的能力是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希望先解决流量的问题。流量的问题,中国国民整体对保险消费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最需要解决用户保险激发和教育,我们希望专注在健康险,其实很难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线下教育场景能够完全启发用户健康消费的相关保障意识。过去很多基于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聚焦在其他的教育场景推行他所谓的一些财产险,我们常见到的航空延误险基于OPA的场景。水滴筹做的事情就是把线下亲友之间和好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场景搬到了线上,帮助我们更高效率获客,这是一开始我们做水滴筹的初衷。
水滴筹为大病患者解决了资金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身边捐款人的投保意识,他完成捐款之后我们给他推荐非常高额价格的商业保险,其实是很有挑战和难度的,我们在完成水滴筹设计之后,先做了一个水滴互助业务,相对于保险来说,它性价比更高,入门门槛更低,我们把它定义为保险启蒙型产品,靠水滴筹获客激发用户需求,靠水滴互助初步实现保险教育的价值,借助于互助的社区形态来提升用户之间的活跃度,最终通过水滴保险来完成商业变现,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流量的漏洞。
回答第二个问题,水滴筹我们线下有500多人全职的地面推广人员,他们所承载的主要责任,一方面是说面向有筹款需求的大病患者来介绍水滴筹服务,另外一方面就是说跟当地医院建立联系里核实筹款大病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它的病例信息。
徐诗:首先恭喜水滴新一轮融资,应该是在线保险领域里估值最高的公司。我跟沈鹏也聊过挺多次,我想请教的是你们未来怎么去看短险和长险的关系,水滴在流量侧打了一个差异化定位,目前有很多互助的流量,但是实际上对长险的转化它不是一个直接可转化的关系,你怎么看未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你们也在申请再保的牌照,未来偏重是渠道偏重还是希望更往上游走?
杨光:第一个问题问题,通过筹和互助导来的流量,其实是一个短险。但是对于已经买过短险用户我们会做长险二次开发,线上让用户完成直接购买是有挑战的。无论通过线上形式或者电话形式跟用户远程沟通,还是通过线下面对面沟通来完成销售的辅助功能,来实现长险转化,我们是基于已经获取短险流量再做长险二次开发。我们获取再保牌照的目的,我们本质上还是做一个保险服务平台,一方面服务好我们平台上的用户,另外一方面服务好我们平台上所有保险公司,我们希望对保险公司传递的价值不只是帮助他卖产品,还能帮助他做风控,帮他做用户需求分析,以及帮助他协助理赔服务,凡是跟保险服务相关的我们都希望能够介入,但是我们不会直接参与到直保公司里面来。
周炜:您好,我想问一下,其实跟徐诗问题有相关性,我们通过互助这个方式实际上是被商保忽略人群或者产品里面获得了很多的流量,最终你要通过商保来变现。绥德商保变现越来越多,整个社区的氛围是变化的,你怎么保证这些用户他继续在里面活跃?因为最终我们可能会变成一个普通的商保的销售渠道。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当我们这个产品,你目前是集中在保险领域或者健康领域,因为在中国所有流量玩法到最后只要你有流量就想往更多方向去扩,一旦去扩这些用户也会产生流失,这个怎么解决?
杨光:接触水滴用户我们希望他明确理解筹款所做的公益跟互助和保险提供的保障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在水滴筹完成捐款之后我们会引导他先关注我们的水滴互助和水滴保公众号或者下载我们APP,让他真正意识到来到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APP是寻求自己的健康保障。所以在这个体系内,一方面通过健康管理多方面服务跟用户保持互动,另外一方面正面教育他保险的价值,我们来给他推荐相关的保险服务,但不会进行强硬的销售,所以不会让用户感知到你是为了推荐保险而给我提供服务,而且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把医疗服务和保险产品结合在一起,给他提供一个全面的健康保障。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