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发力新经济,成都新职业人群总体规模紧追京沪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演进,促使新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层出不穷。在新经济浪潮中紧抓机遇,不断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许多“新一线城市”的重要关切。
12月23日,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与58同城招聘研究院联合发布《成都市新职业人群发展报告2019》,披露成都这个最具知名度的“新一线城市”在新经济发展中的新职业人群样貌。
报告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智联、58同城等多个招聘网站新职业招聘数据进行爬取,取得北京、成都等19个样本城市(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300多万条采集数据样本,通过问卷星及现场发放问卷共收集6000多份调研问卷数据,深入成都天府新谷、孵化园等园区开展实地访谈,基于即时大样本数据,对成都新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从生产技术与生活服务两大领域整理出59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职业,形成一幅成都新职业人群的整体情况画像。其中,生产技术类涉及8个行业,28个新职业岗位;生活服务类涉及11个行业,31个新职业岗位。
依据这份报告,北京、上海构成新职业从业人群总体规模的第一梯队;成都则领跑第二梯队。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宇表示:“新职业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深度变革的时代产物。”
在新经济逐步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就业需求会发生系统性变动,旧的职业逐步被替代、消失或跃迁至新的职业形态,具备新时代特征的新职业不断涌现。张宇认为,新旧职业更替对于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细分领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的变迁是观察研究时代发展变化的重要微观视角。
《报告》显示,2013年至今,成都新职业从业者需求量呈现跨越式增长的态势,2016年新职业从业者需求量仅10万,2017年突破30万量级,2019年已突破45万,未来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从趋势来看,2017年成都生产技术类新职业以高于2016年3倍的速度增长,出现了人工智能工程师等6类职业;生产性服务业以1.78倍的增速增长,新增了短视频运营等4类职业。随着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新职业从业者需求也将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
在生产技术类方面,成都大数据工程行业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行业,从业者规模占总体新职业人群近6%,超过了生产技术类总体的60%。
《报告》分析,成都大数据工程行业人才的快速聚集,得益于近年来对重点产业战略布局的调整,即将大数据作为未来产业生态的新极核,支持大数据行业创业,使从业环境得到了大幅优化。
在学历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类人群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了7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也达到了8.8%。
人工智能工程、无人机、物联网工程引领高学历第一梯队。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工程(30.9%)、无人机(20.5%)、物联网工程(10.5%)、大数据工程(7.2%)、云计算工程(3.1%)等生产技术类新职业。
受2017年“人才新政”吸引,大批新职业从业者涌入成都就业。同时,成都以融合创新为重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促使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迅速形成生态,使得成都新职业从业者对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高,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强烈。(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