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怎样摆脱羡慕嫉妒恨?

怎样摆脱羡慕嫉妒恨?

Megan Hustad 2016年05月06日
依靠嫉妒心推动自己上进,并非长久之计,保持富足心态,多跟自己比较,才是缓解焦虑的良方。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场碰见一位女士,我们是点头之交,多年未曾联系。当时,她坐在桌前给自己的新书样本签名,面前是蜿蜒的长队,从展位边一直排到会议中心深处。

在这次偶遇以前,我还曾毫无来由地想起过这位女士。“她写的那本小说不知道怎样了?”我当时好奇地想。是取消出版了?还是没写完?我承认,这些猜测毫无根据,完全是我想的太多。

想到她可能失败,我就开心,到了我不愿承认的地步。我和她没仇也没怨,可看到她有那么多粉丝,我几个小时都心绪难平。

好胜可能激起我们一遍遍的强烈内省。见到别人事业腾飞,我们会问自己,有什么致命缺陷阻碍自己取得别人那样辉煌的成绩?是天资不够,还是更严重的问题——我们太懒、太害羞,还是行为过于逆反因而抓不住机会。

我先是自责在Twitter上发帖太少,然后又怪自己对这个没真正重视起来,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应该更努力地工作。所以,过了心里郁闷的阶段后,和更成功的人比较一般会让我振作起来。(比如这次,由于隐隐怀疑跟那位女士相比我太失败了,这才会全神贯注写这篇专栏。)

可如果要依赖小小的嫉妒心让自己上进,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甚至根本就算不上一种策略。通常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甚至对说些骗自己的话,其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我会希望那位相识的女士出书失败?经济萧条时期推出励志书籍的作者已有解释。拿破仑•希尔创作了1937年的畅销书《思考致富》。他若在世,应该会批评我形成了一种“稀缺心态”。这种心态是指,认为我们身边的爱、金钱和认同是有限的,其他任何人的成功都意味着,留给我的这些资源会变得更少。与“稀缺心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足心态”,即认为资源非常充裕,人人都能得偿所愿。希尔认为,成功人士通常拥有“富足心态”。

相信理论上的富足普遍存在,确实有助于克服嫉妒心,但如今保持这种心态颇有难度。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有远比过去丰富的渠道,来获悉他人的各种进步。这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阴暗面,在这种氛围中,人们频繁的更新着自己的状态。在希尔那个年代,想了解竞争对手怎样行事,人们必须亲自出门打探,得走访城镇跟人直接交谈。那时的人当然不会像现在这样,独自坐在桌前上网就能了解对手的动态,其间还得时不时看到中学好友的晒娃照。即使有人怀着坚定的富足心态,面对可以随时用谷歌搜到的各类信息——别人最近怎样、最近去了哪、有多少粉丝点赞,也必定会产生某种焦虑。

有趣的是,我发现,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产生挫败感。有研究显示,对于高敏感的人群,没有隔间的开放式办公室会影响到他们发挥最佳工作状态。心理治疗师内奥米•沙拉盖指出,没有隔墙的“保护”这类人将不得不为自己划定“心里边界”来控制分心和干扰。而对周围环境不敏感的人在此类环境里会表现得更好。人们还未意识到这也是少数职场优势之一。

归根结底,同自己比较才是唯一有益的做法。我花了几天时间,终于不再为那位熟人的粉丝长队伤神。但期间我很努力地集中精力让自己不去介意,或者更重要的是不去比较。诺曼•文森特•皮尔1952年出过一本书,名为《积极思维的力量》。虽然此书的建议值得商榷,但也有先驱之举:肯定了今天人们说的“专注力”。皮尔在书中写道:“我建议一天至少两次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如有必要可以多几次。清空大脑中的恐惧、怨恨、不安、追悔和愧疚。只要你有意识地努力放空大脑,情绪往往就会舒缓。”

皮尔认为,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留出至少15分钟保持绝对平静。皮尔应对竞争的策略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古怪。他建议养成为别人祈祷的习惯,而且要反复祈祷,毫无偏见。不论是街头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还是透过火车车窗看到静立于庭院中的女士,都要祈祷。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富足,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这样,你可以专心的完成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被负能量所束缚。到了一定时候,你很可能不再那么关心别人的举动,因为你的成就已足够令人嫉妒。

现在,我希望她的书成为畅销书。因为一旦成真,我会想没准我对新书大卖亦有贡献呢,这种猜测同样毫无根据,但却绝非尖酸挖苦。

译者:Pessy

审校:夏林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