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何以“盖天下”
作者:胡泳
先秦诸子是深刻的思想家,他们自负济世之才,大多有很强的政治抱负。例如,孔子一生热心从政,但却仕途坎坷;孟子说,假如给孔子机会,他一定可以成功─绝对可以做到小的国家尊重它,大的国家天下太平。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这“三不朽”者,惟管子一人而已。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政绩虽少、眼界却高的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齐国对外伐四夷以安中国,对内合诸侯以朝天子,可算千古伟业。管子为官时间长达 40 余年,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诚如梁启超在《管子评传》中所说:“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
《管子》内容极为丰富,大凡哲学、政治、经济、工商、伦理、教育、军事、艺术、自然科学等等,无所不包,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在这里仅谈他的军事思想。关于《管子》中的兵家言论,《兵法》、《制分》、《地图》、《九变》通篇论兵事,《幼官》、《七法》、《参患》过半谈兵事,其他篇也有与兵学相关的论述。《管子》一书谈兵论战之篇章,虽不一定为管子亲着,但系管子学派所为,同样反映了管子的兵学思想。
管子早于孙子,在战略上能够看出承继关系。例如,管子十分强调“先计后战”。《七法》说:凡是攻战的原则,都要求计划必须先定于国内,然后再举兵出境。计划没有事前确定于国内而举兵出境,这是战之自败,败之自毁的。因此,摆开阵势还没有确定是否打仗,包围城邑还不能确定是否攻取,得了土地还不能确定是否据守,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都会导致毁灭。所以,事前不明了敌人的政治,不能加兵;不明了敌人的军情,不能约誓;不明了敌人的将领,不先采取军事行动;不明了敌人的士兵,不先摆列阵势。只有保证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用兵的将帅击不能用兵的将帅,以经过教练的士卒打击临时征集的乌合之众,才可以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孙子重“全胜”,管子其实更早就发展了这一思想。《管子》多处讲到全胜战略。《幼官》说“至善不战,其次一之”,意思是最高水平的用兵是不需作战而定胜局,其次是打一仗就解决问题。《兵法》说“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意思是发动战争而保持国家不贫,打起仗来有必胜把握,打了胜仗而没有死亡,得了土地而本国不伤元气。管子提倡寓兵于农、军政一体,正是因为他看到,发动战争必然要耗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控制不当,国家会被战争拖垮,出现国破民亡的局面。
为了取胜,管子强调突袭。《势》云:“善周者,明不能见也。善明者,周不能蔽也。”善于保密的,明察也不能发现。如果我方高度保密胜过对方高度明察,就可以进军迅速,这样才能使敌人没有防备。《幼官》说:“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故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圉,故必胜而无敌。”入境使人不知,敌人就无法防御;动兵能出敌不意,敌人就无法应付。敌人无法应付,我军就全胜而没有伤害;敌人无法防御,我军就必胜而所向无敌。为此,要“行若风雨,发如雷电”,行军应该像风雨一般迅速,发兵应该像雷电一般猛烈,让敌人难以获得任何回手反击的机会。
管子还提出了战略威慑理论,认为“胜一而服百,则天下威之矣;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罚有罪,赏有功,则天下从之矣”(《七法》)。他认为,如果不仅示之以武,而且示之以爱,示之以利,恩威并举,仁武齐用,那么威慑的作用会更大。《小匡》篇中讲到齐桓公称霸的经验,即对各诸侯“钓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背)而归之,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意思是:用爱来钓取,用利来吸引,用信来结交,用武来威慑,于是天下小国诸侯,都服从桓公,不敢违背而来归附。管子在实践中多次运用这一理论取胜。
至于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管子认为包括八个方面:财富、兵器的工艺、兵器的数量、士兵、纪律、训练、情报、时机。只有在这八个方面都胜过敌方,才能有必胜的把握。这就是他着名的“八无敌”战争观:“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七法》)。
他提出“盖天下”说,表明战争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诸侯最强、压倒天下。《七法》生动形象地指出,如果战争在八个方面的准备做到“盖天下”,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故聚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
“八无敌”中,值得认真体悟的是“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的深刻含义。所谓“明于机数”,就是指对战机的把握和对战况的筹算。管子主张用兵行动诡秘,变化莫测,灵活自如,因敌制胜,即所谓“无方,胜之机”(《幼官》)。乘隙蹈虚,“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霸言》),是其一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