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易》之涵义

《易》之涵义

胡 泳 2010-01-11
研究《易经》,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字就是“易”。《易》之“易”到底包含多少含义呢?

    作者:胡 泳

    研究《易经》,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字就是“易”。《易》之“易”到底包含多少含义呢?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易”虽一字,但其蕴含之广可以说包含全经,是整部经书中“一字多义”的文字特点的典型代表。

    根据《说文解字》,“易”共有三种说法:蜥易为易,日月为易,易字从勿。许慎在解释“易”字时说:“易,蜥易,姽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根据这段解释,“易”之第一义首先是取于蜥蜴。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易本蜥蜴,语言假借而难易之意出焉。”蜥蜴于十二时之间,每时一变色,适应周围环境,以保存自己。蜥蜴有善于“变易”的特点,《易》主讲变化,或由此得名。

    蜥蜴又是怎么与“守宫”扯上关系的呢?北宋陆佃在其《埤雅》卷十一《易》中解之甚详:汉代人以朱砂长期喂蜥蜴,使蜥蜴通体变红,然后将其捣成细浆,以之点宫女手臂,终身不灭如赤痣,但若宫女与男人交配,则此“赤痣”便会褪落。由此,蜥蜴又被称为“守宫”。李商隐《河阳诗》“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即说此事。陆佃说,“《周易》之义,疑出于此,取其阴阳构合而易。”今人论《易》有甚者,曰《易》为两性之书,阳爻象征男性器官,故《系辞》曰“其动也直”,阴爻象征女性器官,故《系辞》曰“其动也辟”(辟,打开),这大约可视为“阴阳合构而易”之说的荒诞版本吧。

    许慎又引述汉代纬书(段玉裁说“秘书即纬书”)的观点,谓“易”字是“日月”二字的合体字。古人认为,悬象莫大乎日月,日月在天空之上最具变化之义,因此合日月而为易。

    同时许慎又指出,也有人不赞同此说,谓“易”字下半部分文字结构从“勿”,而非从“月”。“勿”乃象形字,据甲骨文,像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是古代士大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蜥蜴为易,是取其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而有变化之义;以日月为易,是取象于日往月来、阴阳更代之义;易字从勿,据《说文解字注》曰“从旗勿之勿”,则是取旗子飘扬不定,也有变动不居之义。由此可见,“易”的核心意思,就是变动。而有了变,就会让人想起不变。

    周鼎珩先生于《易经讲话》中说:“《易》之涵义,大别为二:变易也,不易也……变易云者,易以日月而成字,取象阴阳,日往月来,阴阳流动,白云苍狗,瞬息万殊,凡此变易之现象,乃《易》所究之范围也,不易云者,宇宙万有现象,虽变易靡定,但变易之中,有其不变者在,热极则风,壅极则通,月盈必亏,花盛必谢,凡此不易之原理,乃《易》所持之法则也,持此不易之法则,以究变易之现象,斯《易》之道矣。”此处,周先生取“日月为易”作为“易”字之解释,并认为“易”之含义只有“变易”和“不易”两种,“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易”字跟蜥蜴、日月和旗勿都没有关系,它是古今汉字字形演变中的一种错变。甲骨文中,“易”的形体为双手捧一盛水器皿,将其中的水倾注入另一器皿中,所以“易”的本义就是“交换”,其他意义都是在“交换”的意义上引申出来的。这里我们看到“易”又出现了“互易、交易”之义。其实这个“互易、交易”仍可概括在“变易”之义内,在两器皿中盛水,即孰损孰益的问题,隐含“变化”之意。

    再一种观点是,“易”有“简易”之义。“简易”即“易简”,是孔子用来称赞“干”、“坤”二卦之德的话,见诸《系辞》:“夫干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蕧然示人简矣。”“简易”一义,有人以为是用《易》的方法,因为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简易是以不易之法则驾驭变易之现象,犹如俗语中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可称“以简驭繁”。也有人认为,“简易”是简化之义,意指《易》将宇宙现象简化归纳为六十四卦,如此“化繁为简”,使人便于掌握大道。无论作何种理解,“简易”的含义应为圣人启导后人法天地之德,从天地之道,不必有太多的成心匠意,犹如《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只要顺应宇宙自然的条理,就可以游刃有余。

    出现了“简易”之说后,我们今天常见的易的引意主要被归纳为“易含三义”:简易,变易,不易。简易,主要是指宇宙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与法则是简明易见的;变易,主要是指这种规律和法则不断变化;不易,主要是指天地万物之变虽纷纭复杂,其妙无穷,但基本规律是不变的。易有三义的说法,在易学界有很大影响。

    另外,还有毛奇龄的“易兼五义”之说。毛氏在《仲氏易》中说,易兼五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变易”表明宇宙万物的变化运动,“交易”表明宇宙阴阳矛盾的交往、转化,“反易”表明阴阳矛盾的反复变化,“对易”表明阴阳矛盾朝相对立的方向发展,“移易”表明阴阳矛盾的上下推移运动。这些说法,其核心还是说“易”的各种变化。

    综上所述,《易》之名应解释为“从普遍意义上进行斟酌并把握事物变化规律”之意。易之所以能弥纶天下之道,乃在于其能因顺天地之阴阳刚柔而生变化。此当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联系方式:yhu@vip.sina.com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