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财经爽谈

“中国制造”还能走多久?(下)

王爽 2012年07月19日

王爽(Laura Wang),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曾任上海文广集团第一财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执行制片人。现定居美国。关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及美国公司的中国战略。关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互动。王爽的联系方式:laurawangfortune@gmail.com
近年来“中国制造”在美国动辄上升为政治事件,频频遭遇“抵制风波”。

    正当开始这篇文章的写作时,笔者的一位美国朋友费莉西亚(Felicia)女士提起的一件小事引人深思:她去超市购物时,偶遇一名在挑选贺卡的美国家庭妇女,她看到这位女士逐一翻看陈列架上的近百张贺卡,嘴里嘟囔着:“怎么都是产自中国的?难道美国人都不会制作贺卡了吗?”

    在美国购买日常用品,其产地五花八门,早年最常见的是中国制造,近两年产自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越来越多,另外还有产自土耳其、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偶尔买到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倒是件稀罕事儿。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民众向来信奉“世界生产、美国消费”,乐得安享来自世界各地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内经济江河日下,失业率高企。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行进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中。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的比重高达19.8%,超过美国的19.4%,把美国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头衔揽入自己怀中。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美国国内舆论开始指责,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失业,中国抢夺了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个普通美国妇女费力想挑选一张产自美国的贺卡,正是该舆论的一个民间缩影。

    其实,这种指责“中国制造”的舆论是“自上而下”的。近几年,中美经济领域的对话,议题总绕不开如何缩小中国的贸易顺差,如何让中国多消费、少出口。这些议题所隐含的都是让中国的产能自产自销,以保护美国的就业岗位。

    201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按照“惯例”,历任总统候选人都会将对中国的态度是否强硬作为博取选民好感的重要筹码。因而,今年美国抵制“中国制造”的呼声也特别高。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推出的3个大选广告中,其中2个吹嘘一旦自己成为美国总统,如何抵抗中国。罗姆尼发誓,自己担任总统的第一天,就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也不甘示弱,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向WTO投诉中国政府对美汽车征收反倾销关税,对中国产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反对中国限制用于生产高科技产品的稀土出口。

    更严重的是,近年来“中国制造”在美国动辄上升为政治事件,频频遭遇“抵制风波”。上周,参加伦敦奥运会的美国代表团运动员的官方制服,因其“中国制造”而意外引发了一场抵制风波,就连美国国会议员也加入批评行列,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甚至扬言应将这些制服全部焚烧。7月初,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家“美国制造”的国旗加工厂在销售旺季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些“美国制造”支持者呼吁众议院通过《全美国旗法案》,以保证联邦政府只购买美国制造的国旗,改变国旗被“中国制造”“垄断”的现状。

    某些美国主流媒体也是抵制“中国制造”的积极鼓吹者。率先爆出美国奥运队服中国造的是美国广播公司(ABC)。其王牌节目《今晚》花了5分钟的时间讨论这一话题,并称之为“丑闻”,希望能够藉此大肆炒作。

    “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低成本优势渐失、不利政治环境的多方挑战。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趋势将一分为二:一是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在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产业升级化解其制造业的高成本压力;二是把日用消费品等低端制造业从中国流向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加快实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已经箭在弦上。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