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经理人幸福谈

向有害的职场“完美主义”说不

刘艳 2012年11月30日

《经理人幸福谈》专栏由易普斯向财富中文网独家提供。易普斯作为中国EAP引领者,已同《财富》(中文版)7度合作公益的“中国高级经理人压力调查”。专栏将聚焦经理人职场生态的酸甜苦辣,同时高度关注经理人的身心健康,对如何提升经理人幸福感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前者不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们也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而后者虽然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却对自己能否完成目标不抱希望。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压力下,很多习惯于追求完美的经理人已适应不良。

2. 事必躬亲,工作-生活失衡

    对于很多完美型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他们对下属的工作品质也会提出极高的要求。这让他们往往会陷入担忧:“他们能做好吗?”、“万一出错怎么办?”出于这种考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事必躬亲。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和严格的检视,从而保证工作进度和品质时刻符合自己的要求,在自己掌控之内。

    提到对工作细节的各种极致追求,用“殚精竭虑”这个词一点不为过。除了常见的加班,即使回到家中他们也很难放松下来,不是再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担心明天的工作会出现问题。对工作的过多投入,以及工作与生活的严重失衡,往往会让职业经理人面对来自自身健康、家人指责等各种压力。

3. 过度苛求,带来管理困局

    在工作过程中,完美型职业经理人很容易犯这样一个误区:不止我要做到完美,我的下属也要达到我的标准。事实上,正如备受上司Helen影响的Ella,以及当下Ella的下属一样,职业经理人对工作的极致要求往往会给下属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达到上司的高标准要求,他们往往需要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对于下属来说,职业经理人的这种颇具强迫色彩的“完美要求”往往是很不现实的。正如被上司“同化”的Ella一样,除了极少数人能逐渐适应并学会上司对工作的完美风格外,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往往会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为了满足上司对细节的繁复要求,不得不频繁地加班,整个人也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面对上司对工作的不断挑剔、指责,员工很容易产生挫败、自卑、愤怒等消极情绪,并转化为对上司的抵制或反抗,从而增加管理的难度。最普遍的情况就是,频繁出现员工离职、跳槽等问题。

    那怎样才能让完美重新回到“适度”的水平上来呢?完美型职业经理人也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改变认知,消除焦虑情绪

    对于完美型职业经理人来说,对细节的掌控程度、对失败的担忧以及对自我的高要求都会让他们陷入焦虑、恐惧的情绪中。而要摆脱和击败这些消极情绪,经理人就要尝试放松对自己、对下属、对工作的控制。

    对于自己,职业经理人要学会放开“如果失败了,我就一无是处”等“全有或全无”的思想。没有人会完美无缺,与其把自己放在完美的神坛上,时时担心把不完美的一面袒露出来,不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容忍自己偶尔犯错,正确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这样,紧绷的神经就会放松下来,疲惫的身心也才有机会和时间加以休整。

    同时,对于来自他人或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我们无法改变它们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不妨尝试一下“谋人事,听天命”,接纳最终的结果。而不是总是陷入对他人或外界的指责,以及对未能控制局面而产生的严重的挫败感中。

调整标准,改变管理方式

    对于下属,职业经理人应该清楚一点:一个组织需要两种人,一种是能力超强、表现卓越的人,一种是不断努力、锲而不舍的人。前者往往是管理者,员工则多为后者。因此,在对下属提要求的时候,你可以提出一个完美的方向,但应该接受大部分员工的正常状态,而不是想当然的用“我能做到,你也必须做到”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我做不到这样该怎么办?”,这时你不妨想想过去的自己:曾经,当你也还只是一个小职员时,你是什么样的水平,你能到什么样的程度。因为,当我们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往往会忘记自己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也许,如果你能时时提醒自己“想当年,我有时也会犯错”,相信就会对于下属们偶尔表现出的失误或不成熟表现出更加理解和接纳。

客观评估,认可已有成果

    对于完美型职业经理人来说,工作的结果往往只有两个:要么全部,要么没有。因此,想要走出过度完美主义的阴影,就要学会正确地评估已有的工作成果:

    如果做到完美是100分,什么都没做是0分,我们不妨尝试客观地评估,并以接纳的态度来欣赏一下已经取得的成果:做到了2分就欣赏2分,做到了68分就欣赏68分。在评判时,多看看已经做到的部分,而不是还没做到的部分。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我们陷入极度的自责与沮丧中,也可以提升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融洽彼此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工作的完成。

    本文作者刘艳,易普斯咨询促进部副总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拥有两年多的EAP从业经验,对媒体宣传、心理咨询等多个方向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历。

上一页 1 2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