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来自骨子里的尊重

来自骨子里的尊重

戴晓雪 2013-11-08
自恃聪明的老板常无意识地把下属当成了“脑残”,殊不知这种逞一时之快的无礼背后有怎样的代价。

    一天晚上,我接到王总的紧急求助电话:“戴老师,您接触的高端人才多,能不能帮忙推荐一位优秀的副总?”我怀疑自己的听觉出了差错。就在不久前,王总还绘声绘色地跟我说,他新招来的干将如何满意如何给力,难道“蜜月期”刚过就出了状况?王总说这阶段他特别忙,辞了副总和两名高管后,他一个人担当几个角色,累得都快趴下了。目前找人顶上是头等大事。

    那天我去他公司,看到王总正在现场亲自面试“新欢”,这才让我看出点儿他自身存在的“隐患”。在一对一的个别教练时,我把他当天面试时的问话进行了“回放”:“叫你们两个来”,“给我三个要录取你的理由”……我说,其实这意思还有别的说法,比如:“请你们两位来”,“给我三个我们要与您合作的理由”。如果你是听者,你更愿意听哪一种?你觉得哪一种说法会让今后可能成为你左膀右臂的人听上去更舒服、更被尊重?王总说,他倒还真没注意过自己的习惯用语,以后要“改口”。那天,我和王总分享了自己受教育的一次经历。

    在哈佛教书时,我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叫Belmont的美丽小镇。从我家去哈佛大学,有一辆便捷的公车可以到达。那些年,我在车上常常会看到一位30多岁的女性智残者。她一上车,就会选择一个离门最近的位置坐下,然后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折磨和考验不幸坐在她身边的乘客。“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儿?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儿?……”她用呆滞的眼神紧盯着邻座,并且大声地重复着同样的问题,直至终点站。面对智残者周而复始的盘问,乘客有的哼哈两下便扭过头去;有投去鄙夷厌烦的目光而不言语;还有的立马换个座位。而我,一般会找个离门口远的位子坐下。车上,人性都表现出了其最真实的一面。

    有一天,智残者上车后便坐到了一位中老年妇女旁边,刚坐稳,她马上发起了其特有的猛烈攻势:“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儿?……”面对一遍遍烦人的盘问,这位妇女自始至终用一种慈爱的眼光看着智残者,回答问题时轻声细语、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就像面对一位长者、尊者或友人,像求职者面对考官,像下级面对上级,小心翼翼、尽善尽美地回答那无聊的提问。那天,车上静得出奇,其他乘客似乎都屏住了呼吸。这位淑女以她的优雅征服了整个车厢,这种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修养和品格,直指每个人的软肋。这是我在美国听到的一堂最生动的“礼仪课”。

    听了我的叙述,王总进入沉思。随后他说,确实,我们这些自恃聪明的老板,常常无意中把下属看成了“脑残”。我们办事快,嘴巴也快,要命的是伤了人自己还毫无感觉。有些时候,看到别的老板对下属说话,让他这位“文明”老板也有些看不惯。比方说,老板在交待任务时,最后会跟上一句:“这样你才有点事做。”没等下属把话说完,便急忙开始下结论“你要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或者一不顺心就脱口而出“你是干什么吃的?”碰到下级打算跳槽,“你不愿意干就走,等着来的多得是!”甚至开大会时,一句话放出去,杀伤力非常强,能把在场的人全部得罪个遍。更有甚者拍桌子、甩报表、摔杯子、扇耳光……

    确实,这种图一时痛快的无礼行为代价非常大。有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员工如果遭到上司的无礼,半数的人会消极怠工;超过1/3的人会故意降低自己的工作质量;2/3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回避冒犯自己的人;而承认自己绩效下滑了的人也占2/3。另外,研究人员从200多项有关压力影响的调查中发现,当一个人的社会认可、自尊和地位受到威胁时,生理上也会出现最有害的“或战或逃”的强烈反应。当个人价值越是受到威胁,就越想去捍卫和恢复它。这种变态反应,从企业的角度讲,员工的主要注意力不会放在业绩的提升上,因此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少。

    1914年老托马斯·沃森在创办IBM公司时就制定过三个“行为准则”,他要求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总裁都必须严格执行。第一条准则即“必须尊重个人”。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接任IBM公司总裁后,仍然坚持和深化公司的这三项原则。沃森说,有相当多的公司老板不尊重员工,或私下里侮辱他们的尊严,我十分讨厌,因为再多的钱也补偿不了对人格的羞辱。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而是每一名员工。因此IBM公司的几十万名员工,都能幸运地得到总裁沃森的尊重,他的员工也都能尊重他们的顾客。

    卓越的领导人能关注到人的深层次需求即得到别人的重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有这种需求。要是这种对人的尊重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那么你就是真正理解个人价值与公司银行账号数字变化曲线关系的聪明人之一,你就是那位公车上的真淑女或真君子。(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