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送礼的经济学根源
早在货币出现前,人们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假如有人想要一头牛,同时有只自己不想要的鸡,就会去找手里有牛且想要鸡的人,或者先将鸡换成第三种商品,然后再换成牛。货币的出现,淘汰了这种买卖双方寻求匹配的复杂系统。由于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在所有现代经济体中,人们通常都使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
然而,政府有时会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迫使人们回到“以物易物”的状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银行业。尽管央行官员已经表明预计到2016年实现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政府仍对银行存款利息实行管制。银行最多只能在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目前的基准利率是2.75%,这就意味着银行最多只能支付3.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要银行能在此利率内吸引到足够存款,以支撑其贷款资金需求,这不成问题。然而,如果需要以更高的利率吸储,银行就陷入了困境。
由于无法使用货币,有些银行转而采用“以物易物”的方法吸储,用iPhone、免费旅游、奔驰车甚至蔬菜来向储户支付利息。此举很有必要,因为其他变相的储蓄产品推高了存款利率。收益率更高的互联网基金已经出现,并吸引了海量资金: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业务,推出15个月就吸纳了5350亿元资金。还有中国的“影子银行”——信托产品也提供更高的收益(不过也存在风险),这些钱将隐秘地流入对房地产和城市开发项目等。近来上海股市飙升,也从银行拉走了不少储蓄。因为上述储蓄替代产品不受管制,他们提供的利率比不得提高自身利率的传统银行要高。银行给储户的“礼品”恰恰能填补差距。
虽然这些赠品以“礼物”的形式出现,以避免违反银监会“禁止违法吸储”的规定,但它依旧在遵循市场规律。当受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赠品的使用就会增多,反之则减少。此外,赠品价值与存款规模相对应。在平安银行存一笔3.8万元的5年期存款,就能获得一部128GB款iPhone6 Plus(但没有正式的利息)。鉴于后者的市场价约合人民币7700元,这意味着存款年利率在4%左右,高于受管制的利率。钱存得越多,获得的礼物也越大。存一笔90.3万元的5年期存款,就能获得一辆奔驰车。目前奔驰的市价约25.2万元,相当于存款年利率为5%。
这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价格遭到管制时,企业将在其它方面展开竞争。此举历史悠久。美国民用航空局自1938年开始实行管制,导致美国的机票价格高于全球市场价。由于无法降低票价,航空公司转而在服务方面展开竞争。它们增加了直飞城市间的航班频次,以增加便利性,低负载运行,使乘客更容易买到机票,并引进了更新的飞机。1978年管制解除,航空公司迅速转向价格竞争。机票价格急剧下降;客座率上升;频繁的点对点航班被中枢辐射型系统取代,飞机的服役期也延长了。
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在美国也有先例。1933至1986年,《条例Q》对大部分银行存款设定了利率上限。美国各家银行当时的反应,与如今中国各家银行类似。由于无法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银行转而提供礼品。其中,送得最多的是烤面包机,该产品因此与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已淘汰的“物物交换”制度一样,这些礼物十分低效。使用货币进行交易的效率更高。收到奔驰是不错,但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宝马,或者豪华度假游。而有些收到iPhone的储户,可能已经有了一部,不再需要了。当然,礼物可以被出售,将所得款项用来购买别的东西,但这需要储户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成本。中国银行业的自由化将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其中一项——就是“储蓄送礼”的终结。(财富中文网)
译者:Hunter
审稿:李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