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商业纪事:资本2.0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此刻的中国,恐怕没有什么比“过剩”二字更为恰当了。
大量货物积压在仓库中,此前备受青睐的体育运动品牌和纺织服装企业正在疯狂关闭线下门店,这是它们无法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必然付出的代价。由于订单骤减,沿海一带的制造企业纷纷停产停工,一些工厂主干脆当起滴滴司机。缺乏技术优势的钢铁企业正在为亏损忧心忡忡,高达6亿吨的过剩产能成为产业升级的沉重包袱。库存压力同样令中国房地产商如鲠在喉,超过7亿平方米的待售商品房,大概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完毕。就连货币也过剩了,2014年中国M2余额122.8万亿人民币,其中居民存款余额超过50万亿。
沉睡的资金需要被唤醒,为产能出清、经济转型提供动力,股市敲响第一声集结号。
2015年上半年,从“京津冀一体化”、“国企改革”、“兼并重组”到“一带一路”构想、组建亚投行,经济转型方向逐渐明朗。政策鼓动了资本市场的热情,在概念炒作、游资拉动和两融杠杆的撬动下,股票市场一路飙涨,上证综指上涨60%,深证综指上涨120%,中国A股规模一举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2015年上半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股票市场。
这真是梦幻般的日子。刚刚登陆创业板的暴风科技连续斩获29个涨停板,一举刷新A股记录,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令春夏之交的中国群情激昂,在美上市的科技股也开始谋划私有化归国上市,以至于壳资源遭遇爆炒,击鼓传花的游戏疯狂上演,从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到穷乡僻壤的街头巷尾,到处充斥着关于股票的消息和一夜暴富的传说,就连95后大学生和广场大妈也加入炒股大军,假如有谁对此充耳不闻,一定会被认为“跟不上形势”。
上证指数从3000点起航,在“疯牛”与“慢牛”的讨论中,在创业板的带领下,在妖股横飞与价值投资破灭中,越过4000点,越过5000点,市场上洋溢着乐观的情绪,有券商证券分析师喊出“万点不是梦”的口号。2015年6月中旬,伴随着“长沙股民跳楼”假新闻的发酵,证监会开始不失时机地旨在“去杠杆”的规范两融,与此同时,国泰君安300亿巨量IPO、产业资本悄然减持、股指空头牵引,多种因素交织,牛市在5178点戛然而止。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更是资金市,政策转变引发风格切换,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只在一夜之间,半个月内A股狂泻1700点,证监会连发利好,信誉尽失,于事无补;国家队斥资逾两万亿救市,挽狂澜于既倒,却无法挽回投资者破损的信心。股灾暴露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漏洞,制度重建与信心修复同样重要。讽刺的是,在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被限制交易、证监会高层震荡、中信证劵管理层大洗牌、泽熙投资掌门人徐翔落马的同时,特力A等妖股丛生。
金钱无国界,资本永不眠,股市熄火,债市接力,股灾之下,公司债成为“避风港”。
优质投资标的缺乏,导致过剩资本无从配置,上半年股票市场的巨幅波动,加剧了“资产配置荒”,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大型国企和房地产上市公司成为债券市场的宠儿。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债券余额增至46.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创6年来最高增速。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资金紧张的地产商成为发行公司债的生力军。2015年上半年,28家地产公司债券融资549亿人民币,这组数字在第三季度增长到48家和9000亿人民币。
这一年,中国公司债成本低至5%以下,龙湖地产5年期20亿元债券票面利率更是仅为3.93%。泛滥的资本为优质的公司提供了过冬的粮草,也为雄心勃勃的冒险家提供了扩张版图的弹药。经过半年的分分合合,“融绿大战”收场,宋卫平引来央企中交集团做绿城大股东,九龙仓与融创中国纷纷告退,融创中国收购绿城中国的计划在春末宣告破产,双方友好分家不久,孙宏斌便将目光转向了深圳,因现金流恶化债务违约等问题导致股价大跌的佳兆业成为绝佳的收购标的,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实际控制人郭成英反悔,佳兆业再次发行高息票据进行债务重组获得生机,导致孙宏斌收购计划又一次功败垂成。融创中国举债收购致使负债率大幅提升,净负债率从2014年的44.6%大幅上涨至2015年6月的70.7%。
资本具有两面性,经济上行时,以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形式为创业的助推器,经济下行时,则扮演交易撮合者乃至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兼并收购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2015年,在产业资本的推动下,中国兴起大规模产业整合浪潮,效率低下的国有经济部门首当其中。
继南车、北车重组为中国中车之后,中冶集团与五矿集团,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南光集团与珠海振戎……大批央企合并重组,新的产业巨头呼之欲出。通过产业整合消除资源浪费、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经营效率,夯实国企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增强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可以预见,随着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未来将有更多国有企业走上兼并重组的道路。
风头正盛的互联网领域,经过资本助推的野蛮生长之后,“烧钱圈地”的商业游戏逐渐无以为继,抱团合作逐渐成为共识。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网,滴滴与快的,58同城与赶集网,携程与艺龙,世纪佳缘与百合网——曾经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在资本的撮合下由竞争走向联姻。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高度结合,催生了O2O的广阔空间,2015年“互联网+”成为年度主题,而电商、出行、旅游、餐饮、电影票务则是O2O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美团与大众点评网、滴滴与快的合并的背后,既是风险资本意志使然,也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产业巨头的战略布局。继2014年腾讯2.14亿美元参股京东后,阿里巴巴斥资283亿人民币购入苏宁云商19.99%,成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希望借助苏宁的线下门店和仓储物流探索O2O新模式,同时遏制京东这一强劲的竞争对手,2015“双十一”,苏宁与京东的营销战不亚于当年的国美与苏宁,而紧追京东也将成为苏宁未来的战略重心。由此,BAT三强鼎力逐渐成为阿里与腾讯的两雄争霸,二者分别拥有支付宝和微信两个超级流量入口,占据了O2O战略制高点,又通过参股的掌握了苏宁和京东两大电商企业的物流资源,在空间上,开垦出战略纵深,而百度则相形见绌,李彦宏下决心在未来3年内投入200亿人民币支持百度糯米。
资本争先恐后地寻找和配置优质资产,产业资本投向了媒体领域,而金融资本则投向了房地产公司。前者以阿里巴巴为代表,后者的典型,则是神秘莫测的安邦保险集团。
2015年,阿里巴巴战略入股博雅天下,1.5亿美元参股36kr,12亿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24亿人民币成为光线传媒第二大股东,20.6亿港元收购《南华早报》,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参与创办新媒体项目无界传媒和封面传媒,拥有25个媒体的庞大帝国悄然成形。
2015年,安邦保险集团继续在二级市场抢筹,先后拿下金融街25%股权、金地集团19.96%股权,成为两家房地产公司第二大股东。在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际,安邦保险对万科A持股量升至7%,成为这家全球头号住宅开发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阿里巴巴大规模投资媒体凸显了产业资本对话语权与影响力的重视。媒体是扬声器更是吹鼓手,掌握了媒体,就掌握了舆论,在中国体制内,如此大手笔投资媒体,除马云外,再无第二人。安邦保险入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凸显了金融资本对绩优股的青睐,而姚振华旗下前海人寿举牌万科A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了价值投资的反思,导致年末A股投资风格大变。
2015年12月末,安邦保险发行150亿人民币公司债,为进一步投资补充粮草。由伯克希尔•哈撒韦为代表的“投资驱动负债”模式成为中国境内险资急速扩张的利器,而号称最接近沃伦•巴菲特的中国人郭广昌则在这个冬天黯然失色。利用保险所获取的长期低成本资金,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在全球范围配置资产,构建了一个囊括钢铁、医药、地产、零售、酒店、娱乐的多元化集团,建立了广泛的声誉。2015年末,“郭广昌失联”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在坊间引发形式多样的猜测联想以及富豪阶层对自身安全的担心。
作为身价74亿美元的富豪,郭广昌控制着高达1500亿人民币的资产,并由此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他在2015年冬天的短暂失联,勾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资本的背后是什么。
2015年年末,A股再度站上3600点。“双十一”天猫成交额91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7%。不及A股两小时交易量。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下降至1.75%,支付宝7日年化收益降至2.7%,高收益的E租宝、泛亚骗局败露,牵连者以数十万计。
资本2.0开始了。资本已经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进程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财富中文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