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报业老板的艰难时世
布莱恩•特尼和其他收购上市报纸的人本以为他们能令这个垂死的行业重现生机,然而事与愿违。
作者:Devin Leonard
两年前,布莱恩•特尼(Brian Tierney)联合一群投资者,耗资5.15亿美元收购了《费城问询报》(Philadelphia Inquirer)及其姊妹报刊《费城每日新闻》(Daily News)。当时的特尼意气风发。这位出身公关业的巨头信誓旦旦要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和收入。
奈特-里德集团(Knight-Ridder)是这两份报纸的老东家,由于无法提高发行量和收入,不得不将其卖给了麦克莱齐报业集团(McClatchy Newspapers)。特尼又有什么办法来兑现自己的承诺呢?
特尼夸口说他和合作伙伴将会为《费城问询报》和《费城每日新闻》投入更多资金。不同于奈特-里德集团的是,他们不用面对愤怒的流通股股东,这些股东只关心下个季度的业绩。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放眼长远,坚持不懈总会有回报。但这并非意味着特尼和合作伙伴没有巨大的短期压力。
为了收购这两份报纸,他们至少借入了3.45亿美元。上周,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的一份通讯称,费城媒体控股公司(Philadelphia Media Holdings)的优先债违约,而且未能在6月1日支付夹层贷款的利息。
该公司发言人杰•德文(Jay Devine)拒绝评论信贷问题的详情,并坚持认为:“这并不说明公司遇到了大麻烦。”但在财务压力下,特尼及其公司对《费城问询报》的投资就此止步了。
在美国西海岸,两份刚刚被私有化的报纸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去年12月,地产巨头萨姆•泽尔(Sam Zell)举债84亿美元收购了拥有《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和《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 Co.)并将其私有化。现在泽尔正在出售《新闻日报》(Newsday)和其它资产,因为公司的现金收入不足以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6.5亿美元债务。到明年5月,他还要再还7.5亿美元。
纽约的私募基金Avista Capital Partners于2007年举债近4.3亿美元,以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明尼阿波利斯星坛报》(Minneapolis Star-Tribune)。两个月前,该公司将自有的1亿美元资产减记了75%。
特尼及其同道刚刚发现,经营私营报纸无利可图。至少当你举债收购报纸,业务前景不断恶化,而后续信贷难以取得时,确实如此。
奈特-里德集团的私人股权投资者忍耐了公司好几年的平庸业绩,最后终于忍无可忍,迫使公司将自己拍卖出售。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债权人远没有那么多耐性。
曾任美林(Merrill Lynch) 报业分析师的劳伦•里奇•法恩(Lauren Rich Fine)现在肯特州立大学执教。他认为:“现在债权人又焦虑又急躁,报业面临的压力只会有增无减。”
不幸的是,特尼及其缺乏经验的同道重蹈了上市报业公司的覆辙。他们收购的大都会报纸不仅发行量锐减,而且广告收入枯竭。由于经济疲软,汽车、房产和招聘等分类广告的业务量大幅缩水。而这些广告以前占总销售额近一半的比重。
吉美信贷(Gimme Credit)的高级分析师戴夫•诺弗瑟(Dave Novosel)认为,由于经济不景气,放贷方不再那么乐意通融费城媒体这样的公司了。如果经济复苏,压力可能会减缓。但诺弗瑟也说,由于广告商都转向了互联网,报纸公司的日子可能还是会很难熬。
诺弗瑟预测说:“一年以后,这些公司的现金流很可能毫无起色,甚至每况愈下。”
那么这些报纸的新东家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灾难呢?他们什么都不能放过。费城媒体公司已经为网络部门增加了30个人手。而论坛报业集团则在研究如何重振其广告销售部门。不过这些措施要转化为收入增长恐怕会有一段滞后期。与此同时,这些报纸都在裁员。
特尼在联合投资者收购《费城问询报》前曾承诺不裁员。但迄今为止,费城媒体公司已经从两家报纸解雇了约140人,占员工总数的5%。
大费城区报业协会主席亨利•霍尔柯姆(Henry Holcomb)说:“奈特-里德报业集团也曾经缩编,而且毫不留情,但他们是通过提前退休方案鼓励员工离职。新东家上任后我们才第一次见识了真正的裁员。”
奈特-里德报业集团把缩编归咎于华尔街。而特尼裁员时总可以拿债权人当替罪羊。不管是哪种做法,结果都同样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