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华盛顿互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台高筑——不管是华尔街还是整个美国经济,如今都为此付出代价。
作者:Colin Barr
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在美国银行业史上最严峻的危机中倒下了,成为一个月以来的市场震动中,第五家需接受清盘或政府接管的主要金融机构。
九月,金融业的崩溃令人措手不及,但溯其根源却是人们长久以来所诟病的美国消费习惯:挥霍无度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推入重债的深渊。
市场资产价格下跌时举债经营的可怕,已充分体现在上月华盛顿互助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以及联邦政府出手挽救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本世纪初房市泡沫萎缩,按揭业务随之贬值,为了支持每况愈下的按揭业务,这五家企业无独有偶地不惜大量向外举债。相应地,高盛(Goldman Sachs)、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等公司则采取融资减债之道。
但重要的是,过度举债到底对整个美国银行系统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答案有助于解释像美联银行(Wachovia)这样的银行股价下跌28%,以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继续受压的现象。
美林(Merrill Lynch)商品战略师弗朗西斯科•布兰奇(Francisco Blanch)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的总贷款对存款比率去年达到了3.5比1,是举债经营比率第二高的银行体系的两倍多,是英国、德国和日本的三倍多。
钱去哪儿了?
近年来,银行的贷款规模较其存款而言大得多,并将大量借贷收益注入房市,但如今房市直线下跌。
北方信托银行(Northern Trust)经济学家阿夏•班格罗尔(Asha Bangalore)收集的数据显示,美国商业银行按揭相关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即房地产投资比率,从1996年的48%上升到2006年的63%。
举债经营和房地产投资比率是造成华盛顿互助银行崩盘的主因。这间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存款银行被有关监管部门查封并以19亿美元的价格售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本世纪初房市兴旺之时,华盛顿互助银行大量发放浮动利率按揭贷款,但如今这些抵押贷款越来越收不回来。华盛顿互助银行过去三季为借贷业务的亏损大幅增加拨备,披露的亏损总额已超过60亿美元。
布兰奇还在报告中指出了美国的举债问题,并且认为信贷危机和能源危机问题同出一辙,均源自市场失灵,继而引致房市过度供应及能源生产的投资不足。他还说,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热衷储蓄,而美国消费支出的增长有助于吸收他们的存款。
布兰奇在报告写道:“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加上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和国人对存款的热衷,在过去的十年间造成了储蓄极度过剩。多余的亚洲储蓄在盎格鲁-撒克森国家的房市中找到他们的出路。这么做一部分是因为很多新兴市场努力分散本土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能源市场,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不多。”
曾几何时,中国的储蓄让美国人毫无顾忌地消费了几十年。新世纪之初,美国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买房购车采购商品,近年来更是将消费者支出占经济活动的比率推上70%的历史新高。于此同时,美国人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储蓄——房产市场存在泡沫时,美国已经历了几年的负个人存款率,显示美国消费者入不敷出的情况。
但是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美国的年支出超过其生产所得7,000亿美元之多,这一差额由美国向外国借贷填补——并不能持久。当房价的升势无以为继,消费者收手,美国经济放缓。美国非农业就业人口已连续八个月减少,几年前还凯歌高奏的银行业现在却连连亏损。
经济学家吉姆•格里芬(Jim Griffin)在《荷兰银行投资周报》上写道:“我们一直知道美国经济走的是一条难以为继之路。它不会,也没有可能,永无止境地依靠他人的储蓄走下去。”
现在,金融业面对巨大的压力,美元继七月的小阳春之后大幅回吐,问题的关键在于像中国这些美国的债主们将如何反应。几年前就已经有各国可能放弃美元的看法。纵使没有迹象表明美元资产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出路。
格里芬写道:“虽然我们的债主无法在选举中投票,但他们对我们的市场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