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新的威胁
尽管决策者们论调高昂,但是全球各地的大幅降息说明他们担忧未来物价会大跌。
作者:Colin Barr
不要再讨论通胀了,与之相反的一个威胁,通缩现在成了让决策者们头疼的问题。
上周,欧洲各国的央行再一次大幅降息。英格兰银行将利率从4.5%下调至3%,降幅超出市场预期的两倍。欧洲中央银行则下调0.5个百分点,降至3.25%。一个星期以前,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直逼几年前房地产泡沫尚未出现时设置的利率最低点。
降息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在于就在四个月前,欧洲央行还在用加息的办法减轻由石油和粮食价格飙升引发的通胀预期。
但是后来,去杠杆化使金融行业危机四伏,经济活动也大幅放缓。决策者们因此改变了论调,称商品价格下降会缓解工资上涨的压力,而且有助于价格的整体稳定。
切实的担忧
但是,如此大幅的降息说明,现在的问题不是要担心通货膨胀,而是银行家们担心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旦崩盘,几万亿美元的财富就会流失,从而影响到各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造成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物价下跌。
伦敦的中介经纪公司德利万邦(Tullett Prebon)的经济师莉娜•科米里瓦(Lena Komileva)认为,在银行家中间,存在一种“对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的切实忧虑 ”。她说近来全球各地大规模的降息就说明了这一点。
许多经济学家说,根本没有理由担心监管良好的现代经济会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指的是货币供应量下降,货币价值升高,物价下跌,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债务负担加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02年的一次演讲中无耻地提到,政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对付价格下跌的一个很好用的杀手锏就是:印钞票。
但是去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是印钞票不足以使债台高筑的经济恢复到平衡状态。
15个月前,美联储开始降息,不久后又出台政策为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对资金匮乏的机构予以帮助。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全球金融体系几近崩溃,政府只好将其部分国有化,这时其他的央行也纷纷效法,采取货币扩张政策。
自那时起,政府官员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救市方案,支持金融机构,给业已冻结的信贷市场注入活力——比如暂停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审批,为银行存款提供担保,进行外汇掉期交易等等。
科米里瓦认为,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一开始忽视了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现在只好采取“超级扩张政策”,用国有化的办法改善私营部门需求不足、停滞不前的状况。
信贷紧缩,需求不足
事实证明,美联储降息并不能阻止过度杠杆化的国内经济走向衰退,这还是七年来的第一次衰退。现在又有人怀疑,大规模的注入流动性并不足以扭转全球需求锐减的趋势。
科米里瓦说,在几年前的信贷繁荣时期,全球各地上线的产能过剩,这才是问题所在。现在信贷紧缩日益严重,供应过剩需求不足。这种现象在美国汽车行业最为明显,10月份销售同比下降32%,降到了二十多年来的最低点。
市场需求疲软的时候,企业往往会裁员,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疲软,消费进一步下滑,带来需求下降,物价走低。
当然,无论是在政界还是经济界,都不乏有人怀疑通缩的论断是否站得住脚。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为之担忧呢?这取决于通缩是否会持续下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如是说,“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这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就现在来看,通缩持续的可能性并不大。”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写道,资产价格的下降几乎从来不会导致物价的普遍下跌。
他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在过去发生的44次股票崩盘和房地产泡沫当中,只有2次引起了消费者价格指数的通货紧缩;在发达国家过去18次通缩中仅有2次之前发生过或者伴随有资产价格的大跌。他还指出,长期国债和通胀保值债券的利率显示,通货膨胀的预期仍然是正面的,因为如果真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未来会出现通货紧缩,利率不会呈现出目前的态势。
但是,别忘了,乐观主义者对于危机的预测经常有失误的时候。毕竟,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所谓的脱钩理论(即美国的衰退不会影响到世界其它地区)还甚嚣尘上、没人质疑,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短期利率是4%或者更高。
科米里瓦指出,投资者现在交易一年或者两年的美国通胀掉期,证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通货紧缩这一现实威胁。她说,比如,一年的掉期交易意味着目前的通胀率是-1.9%。
美林经济学家大卫•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在文章中写道,“一年前在GDP转为负增长之前,实体经济就已经呈现衰退的迹象,同样,今天虽然消费者价格同比还没有降低,但是定价的大环境是通缩的。”他还补充道,美国“在历史上就多次出现过信用紧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