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纳为何被提名任美国财长?
为何他是受欢迎的财长人选:因为在时局极不确定时,他提出了正确的问题。
作者:Elizabeth Spiers
道指在上周五飙升494点,背后的英雄不难找到,那就是足智多谋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莫西•盖斯纳(Timothy Geithner)。
当选总统提名一身孩子气、年仅47岁、既不具备商业银行业从业经验又无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蒂莫西•盖斯纳任财政部长,这一消息为何得到华尔街如此积极的回应?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不同寻常的经历。对全球金融这片神秘领域,盖斯纳可谓无师自通,在工作中,盖斯纳在学习和实践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资。当没有明显的答案时,他至少能提出正确的问题。
有些人批评美国政府在救市方法上反复无常。确实,在应对单个情况时,盖斯纳的灵活性极大,他坐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而在那之前,他曾为帮助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摆脱困境出力——这很容易被解读为自相矛盾。
毕竟,一刀切的政策其优势十分明显:它设定了华尔街的预期,降低了类似灾难中可能解决方案的不确定性。不过正如盖斯纳所知,一刀切的政策不能照顾到不同情况下的复杂状况,尤其是当各种情况下的企业风险预测不同,并且各银行可用的资源不一样。在贝尔案中对纳税人有利的处理方法,在雷曼或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或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情况里不一定对纳税人有利。
盖斯纳不是忽视细微差别的那种人。他深谋远虑、天性老练,尽管当他的听众,特别是美国国会,无法理解或蓄意忽视这些细节时,他有时难掩自己的不耐烦。他喜欢向人们提供他认为必要的细节,而不论听众是否提出此要求。当他——有时一再——解释自己对当前事件的分析时,他——稍稍掺杂了些不带个人感情之智慧——的专注显而易见,直到他确信听众理解了他所说的。
盖斯纳很自信,他的自信源自实践经验,也源自他曾不得不在前所未有的艰难形势下消化新事物的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对盖斯纳而言可能是次演习——对这位天生的自学者而言,这是一个无意的机会,盖斯纳不可能没领会到对美国市场的潜在牵连。
盖斯纳的背景可能并未使他做好处理政治问题的准备,他这方面的能力部分是来自他愿意向恰当的人寻求帮助。在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期间,盖斯纳频繁会见华尔街顶级高管,例行公事的查看这个正慢慢走向过热的行业。当时有人批评盖斯纳不断走访华尔街高管,称可能导致他过度受到被监管者的影响,但保持亲近很重要。不同华尔街人士交谈,你就无法了解那里的情况。
盖斯纳正确理解了这一点:聪明的监管通常是聪明的监控之产物,而监控一直以来并非联邦储备银行的强项,而是其它监管当局更正式的职能。而在盖斯纳手下,监控通常意味着旨在创建信息通道的创新小举措,通过这些管道,联邦储备银行可以更好的实时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通过设计更为得当的报告要求,提高透明度。
现在,彻底全球化不再是一个即将来临的威胁(或机遇),而是每天的现实,而盖斯纳恰恰具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坚实的政策经验。他曾在财政部任职,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是他的上司也是他的导师;而且同许多前任者不同的是,盖斯纳还具有外交政策经验,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任职;他曾在海外生活,学习过中文和日文。(凑巧的事,他和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同为达特茅斯(Dartmouth)毕业生。)而且假如说广为报道的危机之前的保尔森中国之行有何象征意义,那就是,美国财政部的角色远不限于华尔街,且财政部完全预感到,未来很多关键性发展都将是在海外。
最后,盖斯纳在这场金融危机里自始至终都亲自上阵。毕竟,这场危机发生在他的后院,当发现债务抵押债券(CDO)正严重破坏主要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时,他是最早进行应对的人之一。盖斯纳野心勃勃,他使得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比此前多年来都更强大、更具影响力,他不害怕尝试新事物。
但对美联储而言,盖斯纳不是一个传统的选择,有时倒是门外汉更敢冒较大风险。看看盖斯纳的新老板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