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而渐进的投资策略
1966-1982年市场并不景气,但那些坚持每个月投资的投资者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作者:Adam Lashinsky
尽管投资行业喜欢这样提醒未来的投资者:“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绩”。但是,历史是我们最好的向导,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同时,历史也会让我们焦虑不安,尤其是想到在有些时候,满怀希望的投资者会输的很惨。
比如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1966-1982年的16年里,市场大范围萧条。
投资者最近的记忆是他们被套牢了16年---即他们从一开始“全面进入”,用了16年的时间才见到收益,这对我们今天的投资者有什么启示呢?假如事实上市场已经大幅缩水,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会不会面临这样一个时期,虽然市场已大幅缩水,但它会不会继续探底,导致我们的投资数年都收不回来呢?冒着被看作幼稚的危险,我想问,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时期并不是投资的好时机?
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先回答另外两个。第一,1966-1982年真的那么糟糕吗?第二,平均成本法,或者叫定期定额投资法,是不是已经带来了更好的收益?
对第一个问题的简单回答是“不是”,从约翰逊总统到里根总统的这段时间没那么糟糕。确实,82年与66年相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没有实现涨幅,而是持平。但是分红的状况还是不错的,因为公司感到有责任与股东分享利润。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提供的数据,从1966年1月1日到1982年12月31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年平均股息收益率为5.21%,而标准普尔500 (S&P 500)的年平均股息收益率更高,为6.81%。先锋基金正是靠着发行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起家的。
所以,1966-1982年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要比人们想象的好,这段时间有人大赚(当然也有人赔了血本)。关键是,在这段萧条的时期内,仍有一些时期让投资者赚了大钱。
今天市场的收益率接近3%。如果价格长期保持不变,那么简简单单的购进并持有股票就不如以前那样赚钱了。但是,在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一定要把股息考虑进来。
另外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平均成本法是不是会有规律的提高你的收益。先锋基金提供的数据非常有趣。如果一个人1966年1月投资了5000美元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此后的16年里,每个月都坚持再投100美元,那他的收益率就是7.92%。而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把相同金额的钱一股脑投进去,那他的收益率只有6.81%(先锋基金没有提供购买道琼斯指数的比较)。换句话说,如果市场不景气,那么采用平均成本法,投资者的收益每年都会提高1%。
这种方法还不错,但是算不上绝妙,因此先锋基金对这种方法也不是很感冒。先锋基金投资策略团队的负责人弗兰•肯尼瑞(Fran Kinniry)这样评价:“与其说平均成本法可以提高收益,不如说它可以规避风险。正如大多数人习惯性的把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但这是他们的存款策略,而非分散投资的策略。
当然了,先锋基金并非不喜欢平均成本这种策略,这一点你要注意。先锋只是认为这种策略会妨碍你对现有资金进行有效投资。肯尼瑞认为在75%的情况下,市场在上升,也就是说,入市总比出市要好。当然了,如果市场第二天就要崩盘,那就是个例外了。肯尼瑞同样认为,“基金管理公司也没有什么好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些选择”。
有一个底线是,长期而言股票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尽管股票价格指数并不总是反映这一点。定期投资可以降低投资时机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但却不能代替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平衡账户。目光长远的投资者能否挺过一次长时间的萧条呢?谢天谢地,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