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机构:马多夫骗局的基石
一位庞氏骗局的专家表示,通过瞄准慈善机构,马多夫这位被指控的诈骗犯可以避开投资者突然或意外撤资之威胁。
作者:Mitchell Zuckoff
在伯纳德•马多夫(Bernard Madoff)丑闻中,最恼人的问题之一在于“他多年来如何得以逍遥法外?”答案可能有些出人意料且令人不安——因为一些损失最惨重的投资者具有可预见性。
有报道称,马多夫可能已运用庞氏骗局的手法行骗数十年,用新投资者的钱来偿付老投资者。大部分此类骗局一两年就失败了,因为撤资额超过注资额,或是因为监管机构变聪明了。庞氏骗局因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而得名,而庞兹在1920年也仅行骗了8个月,随后多疑的记者就敦促昏庸的监管机构采取了行动。
马多夫的骗局能长久,监管不力肯定是其中一个原因——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主席已经道歉并承诺进行调查,以找出审查者何以多年来都未发现马多夫违法的迹象。
但这也不能解释马多夫如此长期的结构性“成功”。对此,可能的答案是,马多夫在几年前就解决了两个紧密相连的难题:维持增长并在同时保持稳定,这两个难题通常使得庞氏骗局难以成为永久的赚钱机器。
其中,增长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对于马多夫如何通过虚饰的排他性和体面以及回报无波动,不断吸引新投资者,已有诸多报道。另一个问题更棘手一些。当进行庞氏骗局时,如何避免出现暴露布局者真正实力的意料之外的大规模撤资——即所谓的挤兑?
解决方法之一在于吸引那些每年确定都只提取一小部份本金的机构作为核心投资者。在马多夫案中,他可能已通过向慈善基金会提供受到盛赞的服务达成了这一点。
对于这些基金会在马多夫的投资到底损失了多少,尚无完全统计,但可能有数十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棕榈滩的Picower基金会表示,由于马多夫的损失,该基金将关闭。Picower2007年的纳税申报单对自身投资组合的估值为9.55亿美元。而波士顿的Carl and Ruth Shapiro基金会表示自己损失了1.45亿美元。所以即使不算伊里•威塞尔(Elie Wiesel)的Foundation ror Humanity、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以及其他很多基金会报告的数百万美元损失,损失也早已超过十亿美元。
有些观察者推断,马多夫明显偏好基金会是使私人投资者逐步获得信心的一种策略。(“看看他为这些慈善机构赢得的可观回报!”)这一推断或许没错,但它忽视了使基金会成为庞氏骗局布局者首选目标的一个简单事实:5%支出比例之规定。
联邦法律要求基金会每年将其资金的5%用于慈善行为及管理费用。有些基金会在需要时——例如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会超出这一规定,还有一些基金会本身就计划在一段规定时间内花完所有资金。但大多数基金会都严格遵循5%规定。这样,他们使其创始者的慈善事业能够不朽。只要某基金会的本金每年能获得5%的回报——并非在每个特定的年份都能达到,但长期来看是一个合理的目标——该基金会就能继续存在,其赞助者之愿景也能持久。
马多夫声称自己每年能稳定获得大约12%的利润,这使得他对于基金会极具吸引力。基金会不追求巨额短期收益,而是寻求安全而稳定的避风港,以弥补5%的支出并使本金有所增加。通过满足上述需求,马多夫吸引了镀金的客户,这些客户不仅能提升他的名气,而且几乎从来不会出现急迫的财务需求。(非营利机构和捐赠不受5%规则约束,但它们大多秉持类似的稳健哲学,而且它们似乎也同样受到马多夫的青睐,其中就包括耶什华大学(Yeshiva University),据报道该大学损失了1.1亿美元的捐赠。)
对于每10亿美元的基金会投资,马多夫实际上每年需面对约5千万美元的取款。假如他实际上并未进行投资,照此速度,那些本金仅能维持20年。但通过持续增加新的(虽然更不稳定的)投资,建立在该方式上的庞氏骗局能经久不衰。在马多夫案中,似乎是秋季市场崩盘和12月初其他投资者极度需要现金才导致其运转良好的系统瘫痪。
马多夫尚未公开评价自己的战略,但假如他真的将慈善机构视为其被指控的骗局之基石,那他还将招致强烈得多的厌恶。
Mitchell Zuckoff是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新闻学教授,著有《庞兹的骗局:一位金融传奇人物的真实故事》("Ponzi's Scheme: The True Story of a Financial Leg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