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支持银行国有化

支持银行国有化

Anthony Karydakis 2009年02月18日
将银行或任何其它行业收归国有这一想法,在美国有着特别强烈的消极含义。

    在某些情况下,国有化最有希望结束(银行的)瘫痪状态。但国有化在美国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这可能妨碍良好的解决方法。

    作者:Anthony Karydakis

    奥巴马总统主要的经济顾问都经验丰富、聪明而深思熟虑——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无疑在此团队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如此,他于上周宣布的银行救助计划之提纲被认为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很快引来一片批评声。人们对盖特纳计划的失望,不仅是因为该计划缺乏重要细节,还因为人们觉得盖特纳计划的范围不够应对严重的危机:银行系统迄今已瘫痪达半年之久。

    在奥巴马政府的银行业计划中,一处似乎令人吃惊的禁忌在于,考虑到目前的危机,将许多银行收归国有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唯一的方法。

    除此之外,财政部的计划十分成熟,它试图从多个不同角度解决眼下问题:清理不良资产、注入更多资金并鼓励消费者借贷。然而,着手尽全力修补几近彻底垮台的银行业,却没用上所有可用的办法,就像是一只手被捆在背后。

    事实很简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充分估量银行已承受损失的程度——然后创建一道防火墙,以便在某些情况下用几乎是将之终结的办法来控制危机——十分紧迫。通过公共-私人投资基金吸收有毒资产的进程很可能陷入适当评估相关资产这种顽固难懂的细节管理,而鼓励消费者借贷和支出的措施也存在耗时和富有挑战性的细节管理。其结果是,在短期内,注入更多资本成为特别武器。

    迄今为止,注资的问题在于资金给了银行,对于资金的使用却没有控制,并且是同一个管理层——正是这些人把那些银行给搞垮了——得以继续在位,试图带领那些银行实现转变。到目前为此,此方法尚未奏效。在现状下,有限的、重复的注资迄今不仅未能产生任何稳定的积极信号,而且似乎伴随着进一步跌入深渊。举例来说,在总额达940亿美元的两轮注资之后,与去年9月危机爆发前相比,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花旗集团(Citigroup)现在的状况更不稳定。

    这就把我们引向了国有化这一可选办法。

    将银行或任何其它行业收归国有这一想法,在美国有着特别强烈的消极含义。国有化与社会主义——在美国这个极度尊崇自由市场的社会,这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概念——相联系。在这些强烈文化偏见的驱使下,最常被提及的两条反对国有化想法的理由是:1)“我们不想要华盛顿的官老爷来运营我们的银行”;2)由政府运营银行将剥夺该行业的创造精神和对创新的追求。

    事实上,这两条理由都似是而非、存在错误。与那些搞垮了自己机构的充满“创造力”和“革新”精神的首席执行官相比,更适合在位的是有能力、没被近来经济崩溃所污染的银行业高管,他们愿意拿着良好(但不可憎)的薪酬,在一辈子就一次的转变环境中,在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蒂姆•盖特纳等绝对有能力的官员领导下工作。那种被偶像化的私营企业精神的一些成果不会受到冷遇(就像是按揭支持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不受制约的扩散),只要它们在管制更严格、透明度更高的环境中受到严格的控制。

    这些过度行为现在可能真的将受到国会更严格的控制,然而,让一些受到沉重打击的机构接受美联储、财政部和总审计局(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后者去年秋季宣称无力追查出接受注资的银行如何使用了该资金)更直接的监管,只会有益无害。

    此外,国有化不是整个银行系统的万金油,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国有化。是否需要国有化,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的标准是每个机构的生存几率。而且此类选择性的政府银行接管计划不应被认为是无限期的。假如通过直接管理控制结合更严格的监管环境,银行系统逐渐稳定,那在几年内,在谨慎的安排下,这些机构可能回到私人手中。

    不过,银行业一些大型机构的生存能力相当难测,眼下这已是公开的秘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残酷的现实何时才能被承认。换言之,不久之后,这几乎将不可避免:一些银行无法依靠无尽的银行援助措施存活;其中一些将需要被接管,而另一些将被迫合并。关键问题在于,在该解决方案的必然性更为明显之前,我们还将浪费多少精力、金钱以及宝贵的时间。

    考虑到奥巴马的经济团队十分老练,我们有理由猜想,他们内部已认识到并争论过政府可能最终需要将一些机构收归国有这一前景。

    尽管如此,这些决策不是在真空中做出的。有些政治现实形成障碍,并可能使任何此类激烈措施难以实施。这将需要总统耗尽很大的政治资本。他将需要教育美国人民了解国有化的真正含义,并说服极为多疑的国会相信,在某些情况下,国有化是最好的进行方式。考虑到奥巴马在努力推进金融刺激议案上遇到意料之外的反对,目前要想实现上述第二点可能颇为费力。在严重衰退中,对金融刺激议案的需要本应更被人接受。

    这些政治现实的含义是,政府——及其在此问题上最主要的公众形象蒂姆•盖特纳——可能继续坚持“绝不国有化”道路较长时间,尽管这与该问题的急迫性相抵触。这将是一个不幸的发展,可能耽搁稳定银行系统以及为经济好转创造条件的前途。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