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养殖新阵线:远海
面对全球海洋食品危机,一家新兴公司的解决办法是在远海进行养殖。
作者:Alessandra Bianchi
布赖恩•奥汉龙(Brian O'Hanlon)17岁辍学,开始做渔业营生。
他驾驶一辆敞篷小货车,从长岛开到阿拉巴马州海滨,在那里开船到距离岸边50英里的地方,捕获了10条红鲷。他把鱼放到一个2000升的纤维玻璃鱼缸里面,事先他已经在鱼缸里通上了氧气并加上了过滤装置。然后他把这一缸鱼拉回纽约,养在家里地下室3000加仑容量的鱼缸里。(幸运的是,他的家人也非常喜欢鱼。)
他又跑了两趟,最终捕获了30条红鲷,足够饲养规模了。18岁那年,奥汉龙组建了红鲷养殖场(Snapperfarm),饲养10磅重的鲷鱼所用的时间仅为同样大小的三文鱼的三分之一。六年过去了,奥汉龙养殖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每年50万美元。
现在,这位29岁的企业家正在努力将业务拓展到全世界。他最近成立了一家叫做远海养殖场的公司,从今年6月开始,该公司计划每月将3万条小军曹鱼装在波音757货仓里,从迈阿密空运到巴拿马城。在巴拿马运河附近,将鱼转移到鱼缸里面,然后乘船到达它们的新家——一个金属丝做成的圆球。圆球有六层楼那么高,系在220英尺深的大西洋底部。
如果奥汉龙能够卖掉用这种特殊方式(又称AquaPod)饲养的鱼,他就能够使这一正处在危机中的行业发生突破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鱼类资源正迅速减少。消费者的需求似乎是个无底洞,而捕鱼船队效率太高,这对自身的发展也不利。《自然》(Nature)杂志刊登的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过去50年中,海洋中的大型鱼类——如金枪鱼、鳕鱼和大比目鱼,数量减少了90%。
科学家警告说,再过不到40年,海洋就可能一条鱼都没有了——这对于所有海洋生物都是灾难性的。
目前供人食用的鱼类有一半以上是在人造池塘或者海边浅海区人工控制的围栏区域养殖的。但浅海养殖会造成环境污染,对鱼本身也不利。疾病很容易传播。诸如汞和PCB(多氯代联苯)——来自于工业地区的面源污染——会在鱼的体内存积。饲养鱼类的海湾与河口水域有机物质和抗生素污染严重。并且即便把全球各地的浅水地带加起来依然不足以满足需求。
远海人工养殖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是技术上却面临很大困难,譬如说恶劣的天气状况、不小心闯进来的船只还有鱼从笼中逃脱等。
“太艰苦了,我可不想呆在这儿,但是又没有其他办法,”说这话的是兰迪•凯茨(Randy Cates),他是Hukilau食品公司创始人。该公司在夏威夷瓦胡岛附近海域经营墨阿鱼养殖场已经10年了,这家养殖场被认为是最早的、目前最成功的深海项目(其投资人包括美国在线(AOL)创始人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
他说:“沿海地区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野生鱼捕获量也越来越少;而对于海鲜的需求只升不降,我们是唯一的增长点了。”
在远海养殖的鱼一般比近海养的更健康。因为深海水流更快更频繁,所以更能够冲走粪便和污染物。
理查德•兰根(Richard Langan)是新罕布什尔州达勒姆远海水产项目主任,他表示:“这样做不会超过水域的承载能力”。奥汉龙说:“我们的鱼生活在活水中。”
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数据显示,远海养鱼目前仅占美国海鲜供应的1.5%,但是其市场口碑很好。休斯顿Reef饭店供应这种鱼,厨师布莱恩•卡斯维尔(Bryan Caswell)说:“这种鱼很酷”。2008年,这家饭店被Bon Apptit 杂志评为美国最好的海鲜饭店。
去年秋天,奥巴马(Obama)一家人来夏威夷时,他们的私人厨师做了Kona Kampachi,这是一种在夏威夷海域离岸半英里的地方养殖的一种非常鲜美的白鲑,由另外一家远海养殖场Kona Blue提供。奥巴马把这种鱼比作有机的、在海里自由游动的小鸡。
奥汉龙刻苦钻研,发展合作伙伴,执着地做好这一新兴行业。作为家族海鲜生意的第三代传人,他说无法想象去做其他行业。在他六岁时,祖母教他如何打理他的第一个咸水鱼缸,当时祖父在纽约历史悠久的富尔顿鱼市(Fulton Fish Market)工作。奥汉龙说:“我宁愿到海里与鲨鱼共舞,也不愿意坐在课桌后面学习。”
奥汉龙在他父母的地下室建的鲷鱼孵化所帮他吸引来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水产权威人士,他就是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的丹尼尔•波乃提(Daniel Benetti)。波乃提1995年来看过奥汉龙的项目以后,两个人就开始了合作。现在波乃提是远海养殖顾问,为公司巴拿马项目培育两英寸长、两克重的军曹鱼苗。军曹鱼的优点包括:人工饲养条件生长期短,吃法多样——生吃、烧烤、烘烤或烘焙。
建造更好的鱼缸
远海养殖始于奥汉龙同九个员工在波多黎各海域进行的一次小型深海养殖试验,历时6年。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AquaPod,这是由一家叫做海洋养殖技术的公司设计的。该公司位于缅因州的希尔斯港。两家公司的资金都来自于同一家风险投资公司。AquaPod是一种由三角网缝合在一起组成的网格球顶,外面涂有乙烯的细金属丝用来饲养小鱼非常理想。
奥汉龙对系统做了改善。他安装了水下摄像头,以减少潜水员下水监测的次数,并且还使得养殖与捕捞时比较危险的环节都自动化了。从开始饲养直到捕捞,鱼的存活率从2003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0%。他还在笼子外围安装了特殊的袋网,捕捉逃出来的鱼。这些鱼一般都会在笼子外围呆几天寻找食物。
接下来,公司碰到了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飓风。奥汉龙回忆道:“当时非常紧张。尽管养殖场的设计足以抵御最强的风暴,但是那天晚上我还是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其他地方有船沉了,有一株50英尺高的大树在海上漂着。我们潜水进去,发现鱼的状况很好。第二次风暴就不值一提了,只不过刮了点小风。”
波多黎各的经验正是公司所需要的。戴维•谢(David Tze)是纽约风投公司Aquacopia的合伙人,也是远海养殖董事会成员和投资人,他说“水产业就是要应对失败。逃逸、疾病爆发、生长期过长,这些问题现在布莱恩都知道如何处理了。”
不幸的是,虽然美国的领海从海岸线延伸200英里,但远海养殖在美国领海已经没有发展前景了。(远海养殖的波多黎各业务在离海岸线2英里的地方。)实验性的养殖场需要获得至少20家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并且政府设置了严格的限制:远海养殖军曹鱼每年产量不能超过50吨。2008年达到了这个规模,纯收入50万美元。
奥汉龙跟官僚机构斗争了6年,最终放弃了,把养殖场搬到了巴拿马,那里的监管比较宽松。他说自己的被迫离开“损害了美国利益”,因为美国目前80%的海鲜依靠进口,每年海鲜贸易逆差高达90亿美元,仅次于石油。
官方回应是:“我们要确保水产行业安全,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标准。为新事物开路不是说实现就能实现的。”说这话的是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水产部门主任迈克尔•卢比诺(Michael Rubino)。
奥汉龙可没有畏首畏尾。2009年一开始,他就在巴拿马城招工(他的目标是第一年招30个人,第五年底员工总数达到100人),同时他还四处寻找投资者。奥汉龙的卖点非常吸引人,他说:“把鱼放到水里,开始值2美元,但等我们捕捞的时候,值50美元。”远海养殖的发展计划把2009年的收入目标定在4百万美元,有望在2013年达到2千万美元。
在巴拿马,远海养殖获得了许可证,每年可以养殖10万吨鱼。3.5平方英里的养殖场外围是3公里的缓冲区,并且在航海图上标了出来,防止闲杂船只不小心闯入。奥汉龙计划刚开始安装两个AquaPod,慢慢发展到8个。并且他仍然坚持对系统进行改善。他研制出来一种特制的鼓风机,将用植物做成的食物球吹到AquaPod表面,而不是通过水底管道把食物打到里面——波多黎各就是这样做的。奥汉龙预计这些改进能够使鱼的存活率上升至95%。
行业观察人士,甚至奥汉龙的对手都表示,这个为了养鱼而放弃大学学业的人已经为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了准备。Hukilau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凯茨说:“没有人像布莱恩这样对这一行充满热情。”
保罗•西维亚(Paula Sylvia)是圣地亚哥哈布斯海洋世界研究所(Hubbs-SeaWorld Research Institute)的主任,他补充说:“我觉得他已经成功培育出来非凡的品种,市场也很稳定,给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更快。希望他能把养殖场带回美国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