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与标普依然我行我素
此次危机的发生,信用评级机构难辞其咎——然而要对这些评级机构实行真正的改革却遥遥无期。
作者:Colin Barr
华尔街那些贪婪的“看门狗”让人如何是好?
人人皆知,华尔街几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以及他们的小对手惠誉评级(Fitch)——对信贷泡沫的产生“功不可没”。这些公司借助基于不良按揭贷款的债券捞取巨额费用,随后华尔街又将这些获得良好评级的债券卖给全世界的笨蛋。
一旦购房者无力偿付按揭,这些债券随即化为有毒资产——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则使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身心俱焚。
华盛顿承诺进行改革。然而讨论当中的先期计划恐怕难以解决两大结构性顽症。
其一,评级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向债券发行商收取费用,其间利益冲突相当棘手。
其次,投资者和监管者过度依赖于信用评级。无论投资决策,还是估算流动资金需求量,都离不开信用评级;然而评级的准确性甚至还没有得到任何正式监督,更远远达不到认真有效的审查。
因此,尽管加强监管的改革呼声高昂,短期内不可能看到实质性的转变。
上个月,穆迪前董事总经理杰罗米•方斯(Jerome Fons)对美国国家保险专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提到:“评级机构的作用在于做出公正、不偏不倚的价值评估,提高信用市场的效能。”
“但是由于强大的利益方驱使,效能不足的市场更受青睐,这样才可能从信息不足的一方赚取收益。”方斯表示,他如今经营一家风险咨询公司。“要抵消这些利益方的驱策需要大胆果断的监管,在我看来,以盈利为目的的评级公司难当此任。”
诚然,评级公司认为自身并非固守成规。标普公司雇用了新的高管,针对与房屋有关的证券评级实行了新规则,并且避免利益冲突。穆迪则强调自身在提高透明度和保障评价前后一致方面的努力。
优良评级,优厚利润
评级机构在过去也多次表现欠佳。将近十年前的安然(Enron)和世通公司(WorldCom)事件中,评级公司就在检讨自身问题方面行动迟缓。显而易见,去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问题爆发时这些评级公司依然故我。
尽管评级机构往昔记录良莠不齐,利润业绩却一直保持迅猛增长,直到房贷市场爆发危机才跌入谷底。
穆迪从1997年到2006年盈利增长了七倍,此期间正值美国房价一路攀升。金融服务收益所占比例达到标普母公司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2006年收益的四分之三。
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动荡,主要评级公司利润暴涨的好景不再。生意兴隆时疏忽大意产生的隐患开始显现。让我们来看看7月份实力雄厚的养老金基金加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Calpers)的案例。
该公司对三家大型评级机构提起诉讼,控告这三家机构造成十亿美元债务损失,这些债务都以所谓的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发行,这种方式是华尔街在景气时期最为青睐的工具之一。而评级机构则称此诉讼毫无意义。
加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宣称评级机构疏忽不慎,给予某些已经表现不良的债券过高评级。诉讼亦指称评级公司“积极参与”促成了上述值得质疑的投资,指责评级公司“帮助周密谋划债券筹备来尽可能提高评级”。
评级公司并未针对加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的指责作出具体回应,但否认自身会越线违规参与筹备或售卖债券。
一位标普发言人说,“我们不参与债券筹备——这是公司的政策明令禁止的。”而穆迪则声明“我们不参与筹备、设计或者营销任何形式的债券。”
仍有一些观察家们认为,评级机构参与结构性融资的行为会使原本有利的辩护大打折扣。评级机构称自身只是发布信息,评级代表的是《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表意自由。
但是,评级机构可从债券得到评级的公司获得最大份额的收益。投资银行威斯特伍德资本(Westwood Capital)的董事总经理丹尼尔•阿尔波特(Daniel Alpert)说,“实际上评级机构更像是为作者出资印书的出版商,以《宪法第一修正案》作辩护也无法完全胜诉。”
监管不足?
如果说现状不尽如人意,那么国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尽力而为的补救也就不值一提了。
今年夏天,奥巴马政府呼吁采取新规则,加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并要求评级机构改善对自身利益冲突的处理。此外还强调,之所以要改写规则,是为了减少投资者和监管者对评级的依赖。
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去年秋天,美国国际集团一蹶不振,却又受益于纳税人资金、最终获得超过1800亿美元救助,美国人自此也便略解其味了。
美国国际集团为帮助欧洲银行减少资本需求量,签下了数十亿美元的信用违约互换契约,这最后成为美国国际集团的软肋。从根本上来说,欧洲银行从美国国际集团购买AAA评级,这可使欧洲银行贷出空置备用资金,避免持有资金造成损失。
虽然不是评级机构导致了美国国际集团自身内部的失败,但保险公司的遭遇恰恰表明,在金融系统内三大评级机构已经浑然一体、不可或缺。
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马修•理查德森(Matthew Richardson)说,“金融系统的建立高度依赖于评级,评级正如魔瓶里的精灵,一旦出来了就难回去了。”
但如果华盛顿还没有拿出一套可行性的改革修正计划,那就还没有理由绝望。还有很多方案可以改变所谓的发行人付费模式,并且改善对国家级注册的评级公司的批准和监督程序。
理查德森补充说,也许决策者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顺所有现状。毕竟,大型银行倒闭和资金供应危机是目前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理查德森还说,“这只是危机的冰山一角,却远远未到核心。要解决此谜题尚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