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世博会上好尴尬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东西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祖国,你会怎么做?德国人会建一座可生物降解的展厅,用照片展示德国最美的风景,在移动的水晶球上用巨大的数字屏幕放映精彩有趣的节目,参观完毕时,每人还能来杯白啤酒。墨西哥人会展出弗里达•卡洛的画作和玛雅遗址的石塔。而如果是顶呱呱的美国人,则会把国家领导人搬上银幕(对,美国是唯一这么做的参展国),播放一部关于人们共同修建一座花园的无聊电影,还会在“赞助商墙”上密密麻麻地放上美国企业巨头的广告牌,因为修建美国馆的经费都是他们掏的。这再次证明了许多人相信的“阴谋论”,也就是说,这些大公司才是美国真正的主宰者。
对所有国家来说,5月份就已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无异于一场大型公关活动。我参观的时间可能有点晚,但我必须承认美国馆令我失望之极。难道我们除了一大堆企业巨头和政客就乏善可陈了吗?除了对主办国用中文说“你好”之外就没别的可展示吗(而很多中国人能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失望的人似乎不止我一个。几千名中国学生和游客等待了3小时之久才进入美国馆,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他们对美国馆的印象并不好。毕竟,参观者除了干坐着看完3部电影也没什么事可干(而且还没爆米花可吃!这还是美国吗?)。乏味的电影里喋喋不休地说着关于友谊与合作的陈词滥调,好像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宣传片里才有的煽动性口号。只有礼品店保留了美国人的做派,一如既往地商品充足。
美国馆以这种奇怪的形象出现在世博会上,原本事出有因,而这个原因理所当然地和资金有关。在很多参展国看来,这届世博会是向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介绍本国及本国产品的大好机会(中国政府预计将有大约7000万人参观上海世博会,其中大部分是本国游客),而美国不允许政府为世博会花一分钱。由于2008年的大选和金融危机,私人募集资金举步维艰,直到世博会开幕前最后一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才不得不出面,向公司赞助商讨得6000万美元的资金。中国花费了总计高达450亿美元举办这次世博会,把它视为中国数十年来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事件,如果美国缺席,将面临外交上的窘境,中国也会不高兴。
这些被索要赞助的企业希望得到回报,比如雪佛龙(Chevron)、宝洁(P&G)和波音(Boeing),这也可以理解。可是在上海世博会上,这样做给人目光短浅的印象——美国的国际名声本来就不佳,一堆赤裸裸的广告对改善美国的声誉毫无益处。或许我们可以花很少的钱,做一些真正有创意的展示,以此来表现美国人的聪明才智。又或许我们至少可以尝试贴近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哪怕是现场直播一场洋基队(Yankees)的比赛,为每位观众提供一份热狗,也比现在强。
我想应该为美国的立法者说句公道话:虽然世博会值得一看,但200个造型奇特的展馆要一周多才能参观完,而展馆的大量建设工作还需要中国建筑师和承包商花上好几年时间。相比建一座迪士尼乐园似的国家展馆,也许把钱花在实际的外交活动和就业问题上更有意义。再说了,这个展馆最终是要被拆除的。然而,在形势如此紧迫的时候,向世界展示美国的真实面貌,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古巴馆就是这么做的。我在一场暴风雨中冲进了古巴馆——没错,我必须到中国才能看看古巴,这对我来说并不奇怪(我向中国导游解释说,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不能去古巴,他感到十分惊讶。我告诉他,其中原因一言难尽)。在古巴馆里,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被围起来,空间外部被描绘成古巴的住宅楼,空间里面则陈列着雪茄,还有音乐相伴,嗯,还有一间巨大的酒吧。我悠然自得地品着莫吉托(mojito,传统古巴鸡尾酒——译注),心想,如果能去古巴逛逛该有多好。你明白了吧?这才是世博会的意义所在。
译者:陈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