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做大众的苏宁
 作者: 秦晨    时间: 2011年03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经营着千家万户生意的苏宁电器正利用自身的渠道影响力将自己的绿色理念渗透给消费者。在社会公益方面,它也在努力打造大众化的亲民形象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如果你在工作日的白天走进苏宁电器的某家门店,可能会发现展厅里并不会像节假日或夜晚那样灯火通明,不少展示的电器也处于关闭或待机状态,手扶电梯会在无人的状态下自动停止运行。这是苏宁电器在践行“绿色运营”后所作的节能改革。通常,在周一至周五客流相对较低的白天,它只打开一半的照明电源。在绿色运营管理体制下,苏宁电器的员工会自觉地在下班前半小时将饮水机电源切断,因为这样可以利用余热保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对苏宁电器1,300多家门店日积月累所能节约的能源开支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年下来,仅电费开支就节省了超过2,000万元。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

    不过,经过绿色运营的改造,苏宁电器投入的代价也相当不菲。姑且不谈电路改造的成本,仅上千家店面节能灯的更换就投入了相当于以往三倍的代价。在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看来,这样的投入是毫无争议的。“这反映了苏宁电器对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态度。”他说。“虽然作为商业流通企业,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我们有责任在可能的范围内用自身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消费者。”

    除了能源节约,苏宁电器在展台设置方面也做了绿色改造。公司的门店面积通常在2,000平米以上,展台林立。以往的展台主要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不但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而且平均每年都需要重装一次。通过改造,苏宁将展台变为更为耐用的钢木家具,并且采取了工厂标准化制作的方式。这样,虽然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提高了,但浪费极大减少,展台的使用寿命也延长了4~5倍。即使废弃后,这些材料也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在孙为民看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奉公守法地把企业做好,让企业成为赢利、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这就已经是合格的企业公民了,因为它已经实现了解决社会就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为国家纳税等基本价值。

    第二个层次是当企业形成规模后,对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形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层面上,又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帮助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促使行业进步;二是企业不断创新,提升行业标准,给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事实上,发达国家大公司的标准总是远远高于行业普通标准。”孙为民说。

    大学教授出身的孙为民对企业在行业发展中担负的社会责任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作过理论总结。他以苏宁电器的发展为例说,世纪之交,中国的家电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尤其是彩电领域,全国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两家赢利。那时正是苏宁电器在全国发力开拓连锁市场的阶段,像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为社会所做的慈善公益。这与企业自身的商业已经没有直接关系,而更加偏重于企业社会形象方面的树立。在慈善公益方面,孙为民强调苏宁的做法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做的是普罗大众、千家万户的生意,所以我们慈善公益的重点会放在教育和扶贫上。当然,当国家面对各种突发重大灾难时,苏宁作为有影响的企业,也会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力量。”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个人捐赠5,000万元。2010年,苏宁在慈善公益方面的捐赠超过了8,000万元,也是苏宁发展历史上的捐赠之最。

    除了直接捐款,苏宁还十分注重发挥员工参与社会公益的积极性。他们的“1+1阳光行——苏宁社工志愿者行动”,就是动员苏宁的7万多员工每年至少用一天的时间做社会志愿者服务,每年捐出一天的工资做社会援助。因为依此计算,苏宁每年会有近300人在全职作义工,而员工的爱心捐赠每年可以盖21所希望小学。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