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巴斯夫的公益之道
 作者: 秦晨    时间: 2011年03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这个全球化工巨头所认同和坚守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可持续、蜜蜂型的方式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在2010年上海世博园船坞剧场出演的《魔法地图探险》,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由美国芝麻街的众多明星参与演出的精彩儿童剧,而且小观众们还被邀请上台充当巴斯夫的“小小化学家”——他们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一个个神奇的化学反应让污水变得清洁。整个上海世博会期间,巴斯夫公司和芝麻街工作室联合推出的这项演出和互动活动一共接待了11.2万名观众,其中超过2,500名孩子亲手参与了实验。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

    “小小化学家”并非巴斯夫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定制的活动。事实上,早在1997年,“小小化学家”实验室就已经在巴斯夫集团的总部德国路德维希港设立,并免费对6~12岁的孩子开放。此后,这个儿童实验室被巴斯夫推广到全球各地,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2002年时值中德建交30周年,巴斯夫的“小小化学家”实验室被引入中国。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逾11万儿童和9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活动,它俨然成了激发孩子科学探索和培养环保意识的教育平台。

    “我们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关志华肯定地说。作为化工巨头,巴斯夫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支柱之一来发展,也是体现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亮点。

    巴斯夫是全球首家发布企业综合碳足迹的公司。“我们的碳足迹计算包含了每个分子在其被开采到最终回收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无论这些排放是否由巴斯夫的生产所导致。”关志华解释说。但计算结果表明,使用巴斯夫产品所能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产品从生产到废弃过程中所产生温室气体总量的3倍。巴斯夫还在气候保护领域制定了远大目标:到2020年,每吨生产产品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在2002年的基础上减少25%,能源效率在2002年的水平上提高25%。这是一个包括了中国在内的全球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全球目标,巴斯夫在生产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其中最有名的是化工一体化生产(Verbund)的节能理念。“Verbund实际上是将多个化工工厂结合在一起建造,形成网络,这样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副产品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废弃物也会因为集中处理而达到更高的效率。”关志华说。2005年,在南京总投资29亿美元的巴斯夫与中国石化共同建设的一体化化工生产基地已经开始运营。2009年,投资14亿美元的扩建工程启动,预计2011年投产。就在去年年末,新一轮的投资扩建计划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巴斯夫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确没有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2006年,它在中国首倡“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旨在通过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实践建立责任价值链。根据“1+3”的模式,每个公司带动其供应链中的三大业务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物流服务供应商),向它们传授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之后,这三家合作伙伴再向自己供应链上的另外三家合作伙伴继续传递这一理念,从而产生“雪球效应”。2008年,巴斯夫与6家合作企业成功完成第一轮“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2009年7月以来,又先后与12家企业合作启动了新一轮的“1+3”。

    “我们要做蜜蜂型的企业,在酿蜜的同时,还要播种。”关志华自豪地说。在“1+3”的模式下,由巴斯夫始创、商务部下属《WTO经济导刊》编制的“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的企业会员已经有900家企业申请加入。“不仅仅是化工行业,我想所有的行业都适用于这套蜜蜂理论。”

    2010年对巴斯夫来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在第3季度的财务报告中,巴斯夫已经透露去年的业绩将创造巴斯夫的历史记录。中国的业绩在全球表现中格外抢眼。据关志华透露,2010年大中华区将重回2005、2006年的高速增长,增幅达40%以上。不过,他强调,“推动内需”的成功策略是驱动巴斯夫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虽然可能要因此牺牲一些当前回报优厚的国际客户,但我们着眼于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在华跨国公司所能体现的社会责任之一吧。”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