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利率走向
位置:
金融风暴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但路途却非一帆风顺,反而荆棘处处、险阻重重。去年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今年中东及北非出现政局不稳、日本遭逢地震及核灾难。虽说发展中国家所受的影响较少,经济大多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但近来全球食品及石油价格急升,带来物价上涨的问题。处身于复杂多变的世界,复苏路上暗潮四伏,通胀威胁又来势汹汹,全球主要央行会如何决定未来的货币政策方向? 自次贷危机及其后的金融风暴发生以来,美联储大举减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近乎为零,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度推出资产购买计划,以支持经济复苏。一连串措施,加上政府大举发债以维持开支,令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没有重演。美国经济在2009年萎缩2.6%后,2010年回复增长2.8%,一般估计今年增长或会更高。 不过,经济复苏并不代表美联储即将收紧银根。考虑到此次衰退的严重程度,以及由1990年到次贷危机发生前的2006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3%,目前的复苏步伐似乎略为缓慢。更重要的是,美联储的职责在于稳定物价及推动就业。从这两项准则来衡量,现在尚无加息必要。撇除食品及能源价格,个人消费开支核心价格指数的按年升幅 (Core PCE Inflation)由2007年末的2.5%回落至今年年初的1%以下,低于大部分美联储委员认为合适的2%的水平。核心通胀温和,意味着消费需求仍然低迷,经济状况还不理想。 这从劳工市场也可见一斑。2008、2009年短短两年间,美国非农业职位减少约650万个。就算经济复苏,非农业职位去年只增加约70万个。由于失业率仍处于9%左右,与经济衰退前5%~6%的水平相去甚远,按目前职位增加的速度推算,劳工市场最快也要数年后才能回复衰退前面貌。基于物价升幅及失业问题严重的考虑,相信美联储今年仍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2012年才会考虑加息。 与美联储不同,欧洲央行及英格兰银行只着眼于包括食品及能源价格在内的整体通胀水平。欧洲央行的职责是在中期内控制整体通胀水平稍低于2%。自去年12月开始,受到商品价格急升影响,欧元区整体通胀已略高于央行制定的目标。近来原油价格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或导致通胀进一步上升。此外,由于欧洲工会势力强大,企业或会被迫跟随通胀上升而调整工资。这将带动消费需求增多,形成通胀与工资互相带动上升的局面。因此,欧洲央行今年或会不止一次加息,以舒缓通胀压力。 英格兰银行面对的通胀问题,甚至较欧洲央行更为严重。到目前为止,英国的通胀已经超过央行2%目标逾一年。今年年初消费物价指数更是按年上升4%,为通胀目标的两倍。即使如此,英格兰银行估计短期内通胀或会继续上升,这意味着今年通胀大有机会仍高于2%,连续两年超出央行目标水平。 英格兰银行把通胀上升归咎于政府调高增值税税率、商品价格急升及近年英镑贬值导致进口价格上扬。它认为,撇除这些因素,实质通胀率应低于2%,似乎并无加息需要。不过,通胀偏离央行目标水平的时间越长,对央行的威信影响越大。这一点央行委员一般都非常看重,原因在于当市民预期通胀持续上升,同时对央行维持物价稳定能力存疑时,央行货币政策效益会相对减弱。在此情况下,央行往往需要多次调整利率才能达致预期效果,导致经济波动频繁。虽然英国经济去年第4季出乎意料萎缩,现阶段加息或会对经济有不利影响,但央行委员似乎逐渐认为民众对通胀的看法对央行控制通胀能力的信心更为重要。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会议记录显示,9名委员当中,投票要求加息的去年年末只有1位,但到今年年初已增至3位。在通胀持续上升情况下,相信英格兰银行今年会收紧银根,以减轻物价上升压力。 当然,欧元区和英国加息,纯粹只因为通胀上升。两地其实一如美国,都面对经济复苏缓慢的问题。这与中国内地经济状况完全不同。过去几年,内地经济虽受到西方国家衰退的影响,但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去年更是达到10.3%。从工资上涨、消费旺盛,到信贷增多、房价急升,这一切都说明经济在蓬勃发展,城市面貌在急速改变。近来为应付消费物价及资产价格上升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接连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贷款利率,并容许人民币循序渐进升值。这种形势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不会转变。作为投资者,与其在欧元区及英国经济前景未明时,因两地利率或会上升而购入欧元、英镑,不如增持人民币资产,以期财富与国家经济一同前进,这可能更为上算。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