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短缺料会持续
位置:
自从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后,香港的产业结构就开始转变。因内地土地租金便宜,劳动力低廉,再加上有优惠的外资政策,大批港企北迁珠三角,制造业基本上从香港消失了。但包括港资在内的外资和中国广大农民工的结合,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经济奇迹。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速度之快,时间之久,令世界侧目。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GDP总量超越日本一跃为世界第二,而曾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已不复存在。富士康在“N连跳”下薪水翻番就是明证。现在沿海发达省份纷纷出现“民工荒”,有些企业即使加薪也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农民工的工资还会继续攀升,足以令珠三角的港企忧心忡忡。 为什么农民工的工资还会继续提高?这得从农民工市场工资水平形成的基本机制来探讨。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农民工市场工资水平由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决定。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大,所以说农民工的市场工资主要由劳动力供给所决定。“民工荒”的出现说明,曾经无限充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已悄然不复存在。为什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萎缩?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随着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放缓,青年农民的人数更是大幅下降。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正在逐渐枯竭,反映了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在逼近“刘易斯转折点”。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之前,社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同时实际工资不会上涨。直到有一天,工业化将剩余劳动力吸纳干净,这个时候若要继续吸纳,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进入工业。这个临界点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刘易斯转折点”。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农村地区在家务农的农民的收入正持续较快增长。中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基本上有两条:一是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另外就是在家乡种地。根据经济学的假设,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工是理性的。如果出外打工所得收入超过在家务农,那么势必引起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工厂的工资必会压低。另一方面,如果在家种地的收入多过进城打工,那么大量的农民工会返乡务农,这样又势必造成工厂民工短缺,引发工资上升。所以,均衡的结果就是:出外打工的农民工的实际收入与在家种地农民的实际收入相差不大。可以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由在家乡种地的农民的收入所决定的。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9%,已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并且给予农民大量的生产性补贴,还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未来几年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要超过GDP增长速度。甚至还具体到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23元。毫无疑问,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工的工资会水涨船高。 主要位于珠三角的香港企业怎样应付这一情况呢?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是必需的。另一方面,我想它们可能要实行第二次迁移了。第一次是从香港迁往珠三角,这次则要迁往内陆省份。相比到沿海,农民工可能更愿意留在家乡的城市打工,一则可以照顾小孩和老人,再则也会减少生活成本。另外,基于就业和税收的考虑,内地省市也会欢迎港企内迁,争推优惠措施招揽。富士康内迁就是明证。再则,内迁也可以为港企节流,内陆农民工的要价肯定低于沿海农民工。唯一的缺陷就是港企的老板们往返香港就要多费些时间了。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