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张瑞敏有望成为管理界的新偶像
 作者: Geoff Colvin    时间: 2011年07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很难找到比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经理人。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张瑞敏已经名声在外,但他本应该享有更高的声誉——或者说,我觉得他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声望。在中国,他是国家英雄,他将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打造成了海尔集团。海尔集团目前年营收达到200亿美元,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品牌。然而,在欧美,除了管理界的专家,很少有人知道张瑞敏。但这一情况应该会得到改变。相对于其他打理着这么大规模业务的经理人,张瑞敏更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即使是那些自认为很了解张瑞敏的人可能也并不是非常清楚他运作资本的方式。

    我近期在北京采访了张瑞敏,了解到了他早年打破集体主义经济模式瓶颈的往事。1984年,青岛市政府任命张瑞敏为电冰箱总厂厂长。他很快发现,该厂生产的电冰箱质量低劣。他把库房中存在缺陷的76台冰箱全部拉出来,找来榔头,命令员工将这些问题产品全部销毁。张瑞敏希望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低劣的质量不可容忍。他随后将该公司的产品线拓展至空调、洗衣机和灶具,并开始加强出口。与其他中国公司不同,该公司随后开始了品牌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末,张瑞敏已经成为亚洲顶级企业家之一,随后还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界人士。2005年,张瑞敏被评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

    这是我此前了解的张瑞敏,但我没有意识到这才只是一个开始。张瑞敏成功地完成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实现了有效的大规模生产,这对于资本密集型的家电行业来说很有意义。不过他认为,在21世纪的市场中取得成功还需要与以往不同的能力,即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满足零售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张瑞敏将海尔集团重组为多个自我管理的团队,目前公司内部已经有4,100个团队,每一个团队专注于某一个或某一类型的客户。

    海尔集团的这些团队包括来自各个职能部门所有级别的员工,包括设计、制造和营销等。团队中直接面向客户的成员负责一切决策,而经理层只负责解决团队所需的资源。尽管经理人员处在管理岗位上,但张瑞敏并不希望他们掌管一切,因为他们并不与客户直接接触。张瑞敏表示:“如果团队成员不喜欢他们经理工作的方式,可以通过投票赶走经理。”

    在这种架构下,各个团队自主经营,并作为独立的业务部门接受业绩考核,自负盈亏。张瑞敏表示:“传统的会计报表无法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新的模式。”在海尔集团,营收指的是已经收到的现金,而不是已发生的订单,这与传统会计方法不同。而成本则来自制造、销售和其他职能部门。这些团队还要考虑库存引起的资本支出,这也与传统会计方法不同。如果某一团队的利润超过目标,团队成员就可以获得利润分成。

    然而,这一切还只是起步。海尔集团如何对员工进行评估,我们完全可以就此举办一次研讨会。诚然,海尔的大部分创新都基于西方管理学课程中的原则,而另一些创新则类似于氟聚合物制造商W.L.Gore这样一些小公司的做法。不过,我从未听说过有经理人在如此大的规模上进行创新,也没有经理人像张瑞敏一样开放和勇敢。

    那么,以62岁的年纪,在运营海尔长达27年之后,张瑞敏为何还继续保持着动力?他办公桌上摆放的一些东西说明了这一点,其中包括用相框装好的2002年8月《财富》(中文版)(FORTUNE China)的封面。封面上是一幅沉船的图片,标题为《企业为什么失败》(Why Companies Fail)。这篇文章指出,企业失败的原因大部分不是由于不可控制的外力,而是由于管理层的失误。

    张瑞敏保存这张封面的原因很简单。他身上的活力反映了推动中国崛起的巨大动力。而他有可能成为全球管理界偶像的原因在于,他仍然保持着“饥饿感”。

附:企业为什么失败
作者: Ram Charan, Jerry Useem

   对于公司的失败,首席执行官们每每找出各种借口, 但就是没有挖出根源: 他们自己所犯的错误。 这里是首席执行官们应避免的十大错误 >>阅读全文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