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底特律恐龙:6大濒临灭绝的美国车
 作者: ALEX TAYLOR III    时间: 2011年08月3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出品的某些车型曾经是车市上的“常青树”,但在眼下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却难逃绝种的厄运。此外,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对汽车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是美国的汽车再次进化的时候了。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适者生存  

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汽车市场好比一个与世隔绝的恐龙岛,其他国家的汽车和美国车一比都成了侏儒。美国道路宽阔,油价便宜,人口富足,促成了汽车业的繁荣,其中不少车型为美国所独有。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环境特珠,加上重洋阻隔,导致美国人造出了很多8汽缸的大块头轿车,它们通身点缀着大量电镀装饰。到了八九十年代,美国人又造出了皮卡,以及由皮卡演生出的大梁式车身的多功能运动车(即俗称的SUV)。而随着其他各大洲汽车厂商纷纷开始研发前轮驱动、搭载了多气门发动机甚至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美国汽车厂商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

放眼未来,汽车的设计风格必然要由规模更庞大、增长更快的中国市场来决定。而随着燃油经济性标准日趋严格,汽车的尺寸、重量和发动机的大小也必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某些美国消费者钟情的车型或将难以适应新的世界秩序,因此终究难逃灭绝的宿命。以下谨列出几款行将就木的车型。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For a century, the North American auto market was an island of dinosaurs surrounded by an ocean of pygmies. Open roads, cheap gasoline, and an affluent population led to the rise of automotive species seen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al circumstances and geographical isolation produced chrome-bedecked, V-8 powered, behemoth passenger car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ey gave birth to pickup trucks and their offspring, body-on-frame sport utility vehicles. Detroit lost its engineering edge as manufacturers on other continents pioneered front-wheel-drive, multi-valve engines, and hybrid gas-electric powertrains.

In the future, the larger, faster-growing market of China, will drive design preferences, while stricter fuel-economy standards will dictate size, weight, and engine size. That could mean extinction for some models that are beloved by American car buyers but aren't adaptable to the new world order. Herewith, some candidates for the scrap heap.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