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乔布斯的传记缘何热销?
 作者: 李骁轶    时间: 2011年11月1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倒不如把购书的行为,看成是购买自己缺失的某种东西的行为。就像购房是购买安全感、自尊和停留的稳定性,购置服装是购买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方式。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一周前的中午,我在中环的咖啡厅跟朋友吃简餐,隔壁桌西装笔挺的银行家手捧《乔布斯传》。下午我去旺角的二楼书店,不时有人气喘吁吁的进来,问老板《乔布斯传》到货了没有。晚上我去朋友家做客,他兴致勃勃的拿起书架上的《乔布斯传》英文版告诉我,中文版的翻译还是有几个小瑕疵。就连在地铁里、巴士上,我身旁带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们,也倚着车门手举厚厚的《乔布斯传》,读得津津有味。

    这幅景象,好像“全城热恋”,对象却不是漂亮的Angelababy,而是个满脸黑白胡子碴儿、一生只有一套黑衣服的大叔。不过你倒可以反驳,或许我看见的只是个案,因为香港地铁里读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这我承认,但是我分明看见,车厢里其余的人,都在玩iphone。

    乔布斯这个天才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苹果的一分一毫,反倒持续给滚烫的苹果和通信艺术化、开放化的理念加温,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科技、通讯、娱乐领域的天才。

    其实,升温和高涨的,还有出版商和大众对偶像的膜拜情绪:《乔布斯的16堂创新课》、《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苹果教父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传》、《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乔布斯改变世界的秘密》……借着入土为安的机会,崇拜也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不过,若是说iphone和ipad的风靡,是归因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品牌,比如说设计的无可替代、平台上应用程序的丰富、苹果自身的品牌效应等,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一个人的离开,可以让他的传记在短短一个月内,雨后春笋般出现将近10个不同的版本,讲述那段人生经历和启示吗?

    难道传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绝密内容?难道书籍给我们提供了超级权威的观点?难道这些书是揭示成功之路的宝典?

    或许以上皆非,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太需要乔布斯,我们太缺少乔布斯。所以,倒不如把购书的行为,看成是购买自己缺失的某种东西的行为。就像购房是购买安全感、自尊和停留的稳定性,购置服装是购买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方式,购买奢侈品是购买身份、特权和格调一样。

    在拥有乔布斯的世界里,人们看到自己缺少的是“有价值的逆反”,“疯狂的完美主义”和“老生常谈的成功学”。后两者是属于全民永远都缺失的东西,所以按照流行文化研究的观点,只要制造,消费者便不会嫌造的多。

    但是第一点,“逆反”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乔布斯的创新并非“为了逆反而逆反”,不是说你选择了大,我就非要赌气选择小,他不从他所唾弃的事物的反面出发,而是提供了一种跳出原本格局的、全新的逆反,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带来了超越事物原本层面的价值。比如说,当人们厌倦大键盘操作的时候,有人发明了小键盘,可是,苹果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鼠标。

    这就如同,当年,乔布斯若不允许微软使用自己的图形界面技术,那人们将会很长时间活在“背DOS命令”的时代里走不出来;今天,人们都钻营图像化呈现的好处,iphone却开发起语音化的表达。在强调个性独立的今天,“反对的声音”变成常态,所以“逆反”也分段位,在全民“逆反”的时代,“逆反”越是多、越是丰沛,则人们对乔布斯“有价值的逆反”才越感到饥渴。

    其实,对于乔布斯传记的热销,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冷静,想想看,这是乔布斯真正制造的价值,还是这个社会正在缺失某种价值的反映。“羊群效应”的短期旋风过后,会有多少散发着墨香、当初求之不得的乔布斯传记,最终化为冰冷的纸浆?

    另一方面,究竟《乔布斯传》能否成为名人传记中的iphone,弥久不衰、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依旧能保持价值呢?

    想知道答案,不必询问上帝,我们或许问Siri就行了。

    (注:Siri是iphone4S智能系统虚拟出来的,可实现人机对话的手机机器人)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