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能否重现“印度奇迹”?
《财富》(中文版)--全球都在关注中国及其似乎势不可挡的崛起,这意味着另一个亚洲巨人印度时不时地受到忽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南亚次大陆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拥有大约13亿左右的人口,超过了美国、欧盟、俄罗斯和巴西的总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项新的根据发展中国家较低物价调整后的研究表明,印度在购买力方面堪称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但是,“印度奇迹”近来却一直踟蹰不前,留待该国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解决的大问题就是,如何使奇迹重现。有人把关于印度政策的争辩双方分为自由市场派—代表人物是著名美籍印度裔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贾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和亲政府的统制经济派—代表人物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不过,这样分类过于简单了。印度不是一个试管,可以试行针锋相对的经济理论却不会造成痛苦的后果。印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所在,小块小块的超现代区域与大片大片的贫困落后地区并存。
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国家,印度必须实行更多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加大政府的有效干预,以健全其教育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社会包容性和加强法治。只实行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没有其他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套,是基本上行不通的—这是从上一代“亚洲虎”那里得来的经验,比如日本和韩国,它们实行的是一种混合型发展模式,把竞争和对外开放与大量的政府指导相结合。
亚洲虎的发展模式是,从国际价值链的最底部—即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做起,逐步提升,最终形成丰田(Toyota)和三星(Samsung)之类的推动经济发展的国际性公司。印度尽管在技术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经历过基础制造业这一发展阶段,而后者正是吸收贫苦农民、为下一步发展建立平台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的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自然会把生产部门转移到印度,可是印度缺少交通运输设施、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其他基本便利设施。大多数商业活动仍然遭受到官僚制度和腐败行为的羁绊。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交织的金融业里,则是过度杠杆操作和坏账比比皆是。
从莫迪总理的公开讲话判断,他了解上述情况。他说,印度要向中国和韩国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担任印度大邦古吉拉特(Gujarat)的首席部长期间,他修建了现代化的公路,吸引外国企业来投资,并且把部分基本的政府服务挂到网上,减少了腐败现象。不过,把这些做法照搬到国家管理上并非易事。在印度的联邦制度下,手握实权的各邦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施政,而中央政府相对软弱,部分原因是税基不健全,使它总是捉襟见肘。
尽管如此,有莫迪执掌总理大权,有广受尊重的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经济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主管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商人和投资人都感到前景乐观。自从去年夏天以来,印度的股市上涨了约三分之一,卢比的币值也稳定下来。由于拉詹维持现行利率不变,GDP增长率在短期内不会有大幅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其2015年的增长率将达到6.4%,高于今年的5.4%。]这可能令莫迪的一部分支持者失望,但是,关键在于他采取什么措施来提升印度的长期增长率。他是否有能力兑现其改革诺言,将决定印度能否成为下一只亚洲虎—或者成为一头步履蹒跚的大象。(财富中文网)
译者:王恩冕
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是《财富》杂志的供稿人,《纽约客》杂志(New Yorker)的在编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