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减少社会财富了吗?
《财富》(中文版)-- 今年6月中下旬A股发生股灾后,我在金融证券类媒体上经常看到“社会财富蒸发XXX亿”、“中产阶级被大量消灭”等说法。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夏天的晚上,每当我在小区附近散步,看到管停车收费的保安、超市里的收银员、理发店里的广东打工仔、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仍然一如既往地按照他们的节奏在工作和生活时,看不到他们的焦虑和惶恐。上半年的股市疯狂,没有让他们改变人生,之后的暴跌,自然也不会让他们感觉到生活遭受了打击。
其实最近一个季度,对股市反应激烈的,大多是证券行业有关的朋友,或者是人到中年、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家庭资产的较大比例放入股市的所谓中产阶级。我的微信圈里这类人比较多。有一阵子,朋友圈天天被调侃股票的段子刷屏。但我的部门里那些年轻小姑娘的微信圈,依然是歌舞升平,每天讨论着哪里有值得一吃的美食,到哪里去给宠物狗烫卷毛,哪里有性价比高的背包旅游目标……
即便不说那些普通的劳动阶层和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其实中年人和中产阶级,也未必都被股灾改变了生活。
笔者在7月参加了一次房产拍卖。那套房子是向银行借款时用于抵押的,因为借款人无力还款,被执行司法拍卖。5月和6月初两次流拍,银行方面和拍卖行都急着到处找人接盘,到第三拍时起拍价已经只有第一次拍卖的7成。但7月第三次拍卖时,正好是股市跌得最凶的时候,拍卖现场反倒是突然冒出来好多竞拍者,场面火爆,报价一路攀升,甚至超过了二拍时流拍的价格,吓得我这种本来想去捞便宜的人落荒而逃。接下来的8月和9月,我观察到的上海房产拍卖市场,狂热得更加夸张,一部分的司法拍卖房产,尤其是交通比较便利的成熟社区,成交价都超过了二手市场的挂牌价。
除了拍卖房这个小众市场,大家也可以从媒体看到新房、二手房价格坚挺的报道。尤其是租金,在今年第二季度之后节节攀升,7月股灾后更是毫无转势的迹象,让各个阶层的租房者都叫苦不迭。社会财富被消灭的说法,至少没有在房市反映出来。
有人分析,房子被热捧,是因为投资者认定股市一时半会儿起不来,所以转移了投资方向。我觉得更可能的是,这个社会上本来就有很多人不靠股票二级市场赚钱,所以也不会遭到崩盘的打击。尤其是绝对数量相当不少的上市公司自然人股东。即便按股灾后的市值,这个群体里仍然满是资产数千万甚至是数亿的富翁。
那些财富完全在金融证券市场里的人,也不完全跟随二级市场起伏。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社会上只有五个人,每人本来都有100万本金。其中一个人炒股但不融资,一个人炒股但另借三倍杠杆,也就是本金100万加借款300万炒股;另三个不炒股但贷给第二个人,相当于放了高利贷,每年赚固定利息10%。第一年市场走牛,指数涨了200%,第一个人的家当100万变成300万,第二个人的家当飙升到1,170万,已经打算提前退休,其他三个人的家当仅变成110万。然后熊市来了,第二年年底指数跌回到原处,那第一个人又回到100万,第二个人从1,170万跌到40万,但剩下三个人两年里资产从100万变成了120万,享受到了财富的稳定增长。所以,股市暴跌并不会让所有人受伤。
即使面对大牛市,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玩股票;在玩股票的人里面,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低位轻仓、高位追加投资;在重仓参与股市的人里,也不都是在二级市场里搏杀,有很多人在打新股、放配资,享受牛市带来的红利。而对于在股市里高位加杠杆的投资者,他们的资金也没有化为灰烬,而是流入了在高价位发行股票、卖出股票的人手里;股市成功者的财富,买了豪宅之后,流入了房产商或者上任房东的口袋里,或许在下轮金融市场的震荡中,后者,这些资金可能被用来高位追买股票。成功者的投资者保护住了他们的财富,但是他们的子女可能乱消费、乱投资,把父辈的成果吐还给社会。
如果GDP的增速是真实合理的统计,那这个社会整体的财富在以7%的速度增长,金融市场不会额外创造出新的财富,也不会杀死财富,只是加剧了财富的再分配速度。作为一个股市老人,我不怕股市波动,但是更怕社会整体财富增长的速度在减慢。比如未来工作人口少了,需要赡养的人口多了,或者技术创新不足,社会有效财富增长减慢。我更怕由于金融股票市场的误导,我们产生了错误的财富增长预期,过度投资和消费,结果背上债务。比如我们的收入和创造的实际的社会财富,本不该买市中心的豪宅,我们的社会本不该有那么多的人都买了车,都在周末跑到近郊去住高级宾馆度假;我们本不该每年跑到地球的另一端去花那么多钱旅游……如果这些担心都成为了现实,那股票就算重新涨起来,也解决不了我们的危机。(财富中文网)
本文作者刘思恩系同方全球人寿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