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投资:安全为王,高收益免谈
2015年年底“山水违约”,简简单单的一条信息,却不禁触动了整个中国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神经。在该事件发生之后,据不完全统计,推迟和取消发行的短融和中票规模已经超过了600亿元。从宏观层面来看,“去产能”被列为政府的重要任务,2015年GDP下滑至6.9%,经济转型需要时日,2016年还是一些过剩产能债券到期的高峰期,三期叠加导致2016年的信用风险将大大增加,尤其是国家反复提到要去产能的行业,其信用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更高,比如钢铁、煤炭、水泥等。山水就属于水泥行业,原因是这些自身造血能力几近丧失的企业会更加难以获得融资(银行惜贷、债券难发),而再融资能力的下降则会加速信用风险的上升,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信用地雷是2016年应该关注的重点。在如今的大资管时代,该如何在各类眼花缭乱的机构和产品中做好风险甄别?我们将这些产品分为两类进行分析,分类的依据是这些产品是否直接受信用风险的影响。
一、 直接受信用风险影响的产品
1、 非金融机构发行用于直接投融资的产品。这里的非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险以外的机构,这类机构数量庞大,其发行的产品往往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对此类产品的风险甄别难度极大,原因是:第一、此类机构受监管较少;第二、投资者很难知晓资金确切的投向;第三、一般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只有在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情况之下才会转而依靠非金融机构取得融资。在信用风险高增的情况之下,此类产品将最先受到冲击。投资者在投资此类产品时一定要警惕高收益下的高风险,谨防失去本金的风险。
2、 信托(类)产品。现今此类产品的收益率多在6%~9%左右,其投资方向可以分为政信类、地产类和工商企业类。政信类的信用级别仍然是最高的,政府行政级别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地产类和工商企业类的产品则比较复杂,投资者需要对其中的融资方、担保方和抵押物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般来说融资方和担保方所处的市场地位越靠前、综合实力越强,风险也越低;而对于抵押物,则要考量其性质、真实价值、抵押率、变现能力等因素。这些复杂而且专业的分析对于普通投资者是很难做到的,而信托行业通过前几年的发展还是累积了一定资本和信用评估的经验,所以有意投资于信托产品获取较高收益但是又没有能力和时间的投资者,可以优先选择股东为国企背景、注册资本排名靠前、历史业绩和口碑优秀的信托公司所发行的产品。因为在信用风险高增的情况之下,投资于有较高信用评估能力或者有较高兑付能力的信托公司所发行的产品会更加安全。
二、 间接受信用风险影响的产品
1、 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发行的固收类产品。投资于此类产品有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因为这类产品的固定收益投资都必须通过机构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控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另外,这类产品通常都会分散投资于多个项目,对单一项目的投资比例有所限制(一般在10%~20%),所以单一项目信用风险的爆发对于整个产品的收益率影响有限。投资者在挑选此类产品时要注意产品提供方的风控能力和投资团队的主动管理能力:一是主动管理的规模,一般管理规模越大的机构其综合能力就越强,抗信用风险冲击的能力就越强;二是有没有过去踩雷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对于过去有踩雷历史的机构则要比较谨慎,因为这可能预示着风控有瑕疵;三是产品的历史业绩,对于历史业绩排名靠后、优异的略显夸张、有较大幅度回撤的产品都要谨慎对待:排名靠后的自不必说,太过优异的业绩是否是由于规模较小或者提高风险暴露所导致的。另外,有较大幅度回撤的产品很有可能遇到过信用风险或者其他种类的风险。
2、 银行理财。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应该是各类产品当中最低的,因为其中有银行隐含的信用成本在其中。同时由于银行本身即是信用的集散地,银行在信用控制方面拥有天然的信息优势,所以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说,最安全、最能抵御信用风险的投资还是银行理财。
在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经济仍然不见起色、国家去产能调结构决心明确的情况下,2016年投资者不应该再坚持要求过高的收益率,而应该是更偏重本金的安全。对于一些容易爆发信用风险的行业应该降低投资的比重,在挑选产品时做好功课,根据自身的专业与能力在收益与风险,各类机构和各类产品之间做好平衡取舍。我会劝朋友多选择大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尽管会牺牲一些收益率,但是那意味着更严的后台风控和更高的增信。(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