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海南发布自贸港建设白皮书
苏牧野
将海南建成某种经济特区的努力,过去几十年里,发生过好几次,但这个岛除了制造了几次大开大合的房地产泡沫外,在市场地位和体量上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提升。那么这一次,会有什么不同吗?
从政策上看,有些实打实的优惠,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比如给公司和个人减税,年收入30万以上的人个税降到15%,相比于内地最高达45%的个税边际税率,要低得多;再比如减免关税,尤其是奢侈品比如豪车游艇和化妆品的关税,且将每人每年在海南购买的免税商品额度从原来的5000美元提高到了15000美元。
但海南的一些劣势依然明显:人才、基础设施的匮乏,意味着即使一些企业去到那里开设分公司或办公室,也更多是冲着低税率去的,未必有长久的、真正展开核心业务的打算。一些在疫情期间因无法出国而涌向海南的购物者,可能只是为了低价买进,回到内地高价卖出,赚个价差。我的一位过去常去东京、纽约购物的朋友说,海南的奢侈品店远未成气候,也缺乏第五大道或者银座的光彩与气氛,去海南购物更像是“投机”,而体会不到真正的购物的乐趣。
从战略角度看,海南一定会被扶持,以削弱香港作为贸易和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或用官方说法,是对后者形成互补)。但海南需要知道的是,香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靠政策倾斜建成的。
苏小曼
海南自贸区方案发布后,海南板块在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每次但凡有风吹草动,都会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使大量的公司在基本面上在这一年内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譬如不良资产管理股票海德股份在去年方案发布后,股价连续跳涨,在短短两周内就翻倍。但部分股票在暴涨之后又出现了暴跌的情况,很多股价也基本上都恢复到了方案发布之前的水平。
自贸港的建设是资本市场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但要看到的是,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并不是“大干快上”也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这些利好都是长期的,对于位于海南的上市公司而言,重要的是利用这些优惠的政策和发展机遇壮大自身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