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系”是如何逆袭上位的?
Zey
衡水中学最近上热搜,是因为该校学生张锡峰在网上流传的演讲:“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之前分别看过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的纪录片,对衡水印象最深刻的点,是无处不在的“时间管理”,校园各处悬挂着“倒计时”的电子屏,有些以“天”为计量单位,有些是“小时”,高三的教室里精确到“秒”,“距离高考还有X天X时X分X秒”,学生只要一抬头,看到的就是就数字跳动、快速减少。起床穿衣、吃饭、进教室,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妥妥帖帖。时间驱使着他们奔跑。吃饭时间超过 5 分钟,学生自己会感觉到“丢人”,只能灰溜溜进教室。
衡水中学能够围绕高考成绩“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以及外界讨论的学不走的“衡中文化”,此前被概括为:通过精神、纪律、集体,来营造一种“精神特区”,在校园内圈养出一种近乎纯粹的激情,使得大部分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之间产生共鸣。
精神特区、纯粹的激情、多方的共鸣,衡水高中逆袭的背后,是学校、孩子、家长的三者合力,更是社会和教育的相互作用。
学校怎么办?不是校长说了算。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而是全社会的每个家庭都不得不参与的极其复杂的社会体验。近期围绕教育的新闻,比如严打校外培训、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其背后问题,都不是教育本身能解决的。
张锡峰在演讲中说,“今年我高三,高考报名之后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考生,我们拼了命地学,没日没夜地和时间竞赛,我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我们为此沉迷,为此消瘦,这种感觉让我们疯狂。”
张锡峰和他的同学们,将会持续呐喊。
东晴西雨
衡水中学可谓是全国响当当的高考优生培养“工厂”,在超高的升学率背后,狂魔式的应试训练为人所熟知,当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而大批量的复读生则为这一套模式提供了基础。
针对上面的政策,学校的民办性质让它并未严格受到减负指挥棒的约束,而是能持续推进超级训练模式;而面对下面的对策,衡水系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没有像其他的一些教育集团开展多元立体的业务,而是在应试的跑道上彼此竞争。
衡水模式适应了目前的教育考核制度,但教育的本意却并非衡水模式的高升学率所能诠释的。
不再犹豫
衡水中学的金字招牌背后,是不断加剧的高考分数“内卷”,因为衡水系越红火,就意味着有越多普通高中的孩子即使拼尽全力也只能是陪跑。虽然衡水系培养的学生成绩确实有明显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得益于精选的生源以及疯狂的应试,对教育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伤害。而讽刺的是,衡水系还被称为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如果是这样,那些没有进衡水系的真正的普通人,又情何以堪?
实际上,近年来如衡水、黄冈、毛坦厂中学等“超级学校”的快速发展是教育行业马太效应的体现。在资本的加持下,即使伴随着持续的质疑,“超级中学”也未停止壮大的步伐。这一现象,无疑与“教育公平”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对“掐尖招生”等监管政策需加速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