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互联网泡沫现象重演,这一指标变化将重挫科技股
苏牧野
美国科技股是不是又将迎来一场世纪初般的泡沫大破裂?对此人们见仁见智。
警惕者指出了此时和当时的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投资者根本不考虑许多互联网企业还并未盈利,仍然疯狂买入;比如散户投资者在社交媒体比如TikTok视频里大谈特谈比特币的样子,也像极了当年人们在雅虎财经的留言板上唠叨他们认为高通和思科的股价会涨多高;再比如SPAC这种“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国外也称“空白支票公司”)的横空出世,颇像世纪初时,一些传统公司将其在线部门剥离出来或为后者设立所谓的“跟踪”股票(这类股票只是追踪该部门的业绩,而拥有这种股票的投资者无权对公司事务进行投票)。
乐观者认为,这一波科技股热潮和世纪初相比有明显不同,根本就在于这一轮中受到追捧的科技企业,做出了真实的创新,比如特斯拉,而不像上次那样基本在玩概念。最近上市的科技企业也基本都还是行业领军者,而不像世纪初时,只是概念或空壳子。
但无论如何,美国科技股现在的股价,已经达到它们未来12个月盈利预期的21倍以上,接近2000年时的24倍。这可以预示这一个危险的未来:一旦泡沫最严重的股票开始回调,抛售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整体损失可能会非常巨大。想当年,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突破5000点,然后就随着网络泡沫一起崩盘了。它下一次重新爬上5000点,要一直到15年后的2015年3月。教训就摆在这里,投资者如何选择,或许最终还是悬系于,你认为什么是技术进步、什么是创新。
李彰柯
与任何时候买入美国国债都是一笔稳定的投资不同的是,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投资却要看入场的时机,如今美国的几大股指都屡创历史新高,一些科技股的价格更是在过去的一年暴涨数倍,因此对科技股未来的走向目前已经分歧巨大,大量的投资者在抛盘离场,又有大量的人不惧高位进场一搏,这也是目前科技股虽然身处高位,仍然企稳的大背景。
科技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人们对科技的期待似乎过高了,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人们似乎觉得科技无不能,投资者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也有大量的资本涌入到上市和未上市的企业中。需求端的循序渐进甚至已经不能适应供给端的突飞猛进,而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整体市场增速的放缓也让这些科技股未来承受基本面的压力。
KAKUNDONKI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资者认为科技股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对科技股持乐观态度。但现今互联网经济泡沫严重,充裕的市场流动性给投资者营造了一种过度繁荣的假象,科技股敏感性高,受利率影响较大,加剧了市场的脆弱性。与此同时,美股三大股指均下挫,投资风险较高。